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年代文长姐重生了 > 第43章 第 43 章

第43章 第 4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和平易近人,且同学缘不错的常嘉贇不同。沈绍商虽然被指定为了班长,实际上,同学们几乎很少会主动和他交流。

好在从那天之后,常嘉贇和沈绍商又恢复成了同学关系,这件事情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只有苏窈,一直在意着这件事情。

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班里有不少男女生,都会展现出来自己最好的一面。

同学们私底下的讨论,苏窈多多少少都有听到过一些。

沈绍商这样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吸引女孩子的爱慕。其他女生可能会有自卑感,可苏窈从不会产生这种心理。

她的条件,足以配得上沈绍商这样的人。

沈绍商和常嘉贇之间的风言风语,少了很多,却并非是没有。

出于试探的目的,苏窈再次喊住了即将要离开教室,准备回家的常嘉贇。

常嘉贇和苏窈站在上一次她们站着的地方,苏窈吞吞吐吐,故左右而言他,赶着回家的常嘉贇不得不提前打断。

不过从苏窈断断续续的话,常嘉贇也察觉出来了她的未尽之意。

“沈绍商的事情我不是很清楚,真要问的话,你可以试试问他同桌,或者是你可以自己尝试着跟他搭话。”

“你怎么知道我想说这个!”苏窈惊讶。

怎么可能不知道啊!她可是多吃了几十年饭的人。

“不难看出来。”常嘉贇说道,“大家都是同学,互相打招呼聊天都很正常。你要真想和他搭话,直说就行了。”

“可……”苏窈忸怩不已,她要是真敢的话,也就不会特意来找常嘉贇了。

这样的苏窈,常嘉贇可没有见到过。

她没有说话,而是在回想着自己所知道的一切。

她之前把家人放在了自己前途的前面,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选择退学,她就失去了踏入高中大门的机会。

同时也失去了去往更高学府的机会。

现在的高中同学,对她来说都是极为陌生的。

沈绍商和自己的这些同学们,根本不存在于她的未来中。

她们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常嘉贇根本不清楚。只有苏窈……

她知道的其实算不上太多,这个时候的她,原本应该是接替了常为国的工作,在家附近的砖厂搬砖。

后来会去省城,在一家饭馆内打工。

苏窈的高中生活,她是无法得知的。她只知道,苏窈高考落榜了,最后在家人的安排下,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后来,在合适的年纪,苏窈和她分别嫁了人。嫁人,是苏窈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她的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

她在梦里所看的那本书里,也没有沈绍商这个人……

常嘉贇认真地回想着,自己所能回想的起来的内容。书里好像有记载过,苏窈有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

她的初恋对象,有没有可能是沈绍商?

这只是她的猜测,结论不一定对。那本书的内容,她并没有记住多少。

唯一记住的,只是她身为苏窈对照组的身份。

苏窈抬起头,就看到常嘉贇严肃的思考着什么。脸上的表情格外凝重,让苏窈吓了一跳。

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常嘉贇这种表情。

苏窈:“我没事了,谢谢你的建议,引娣。我会好好考虑的。”

“哦,好,那我先走了。”

很奇怪!

苏窈看着常嘉贇的背影。很快,她又因为常嘉贇的那番话窃喜了起来。

因为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这件事情对常嘉贇的影响不大,既然确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那她就会按照目前的想法,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农忙的时候到了,常为国和王桂芬忙着收割家里成熟期的玉米。确保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秋收秋种。

常嘉贇本想提出自己一起回家帮忙,被王桂芬拒绝了。

“没事的,我和你爸忙的过来。”

“可小妹又干不了那些。”常嘉贇说道。她说的是实话,家里就属常梦泽最娇气了。

她回去话,还能顶个劳动力。

“干不了也要干,没道理只让你一个人干活。铁蛋都干得了,她怎么干不了了?”王桂芬打断了常嘉贇口中的话。

“再说你也没有闲着,你还有你的事情要做。现在你上高中了,可不比以前。”王桂芬语重心长。

王桂芬执意如此,常嘉贇也不少拒绝。选择了做生意,必然会有一部分舍弃。

恰好收获的季节撞上了长假,她也有时间看着摊位。

想了想,常嘉贇提醒道:“妈,下次不要在小妹面前这样说。这样说的话,会让小妹……”

“知道了,你说的妈都记着呢。”王桂芬的声音传来,她匆忙的走来走去,收拾着东西,“你说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孩子放着放着就长大了。一个个结实的跟头牛一样,也没有什么毛病啊。”

常嘉贇讪笑着,不好多说什么。

因为这个问题,她也没有搞明白。受限于她以前所接触的,她忽略了很多她意识不到的问题。

哪怕让她现在来说,她也说不出口所以然来。

收拾好东西后,王桂芬又匆忙走了出去。

时间可不等她,学习上的事情,她的能力有限,帮不了多少。

也就免不了经常对孩子们多念叨几遍学习最重要之类的,至于孩子们听到这些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都不在她考虑的范围之内。

出乎意料的,这个节假日,天气情况很好。

好在种植的玉米面积不大,两三天左右全部被收割完成,剩下的时间,都是用来处理晾晒了。

等常为国和王桂芬赶来的时候,正是收假的第二天。

不光是他们,就连蔡小燕两口子也一样,为了农忙,已经整整一星期没有出摊了。

重新恢复生意,他们遇到了老顾客的关心。

这个年代,现代化农业的痕迹还不算太重。基本上都是靠着人工收割的。

好在播种的时候,有着方便的耕地设施,解放了人手。

常为国和常为海没有像往年那样,拿着手工犁一遍一遍的犁地,而是花了点钱。

常嘉贇从学校回来,就看到了正在做饭的王桂芬,她边揉面边说:“等到冬天的时候,就有的忙了。”

她指的是那些被挂在树上和墙上的玉米。

往年的冬天,常为国所在的砖厂停工的话,他们一家人会围坐在房间内,用手剥那些晒了一个秋季的玉米。

今年的话,少了他们这些主力,这些恐怕就要交由常老太和剩下的两个孩子了。

“不是有那种剥粒的机子吗?”常嘉贇忽然道,“我们买一台吧,这样到时候也方便一些。”

“我们用完了还能租出去,这样不仅能节省我们的时间,也非常便利。”

王桂芬停止了揉面的动作,很明显,她心动了。

“大概需要多少钱?哪里能买得到?”

“钱数我不确定,或许去省城看看?”常嘉贇小声道。现在的物价和未来的物价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点,她并不知道这种机器制造出来的年代。

她的印象中,在她的孩子小时候,也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双手剥的。

“再说吧。”王桂芬结束了这话题。

就算真的有,恐怕价格也属于高昂的那种,不是他们家目前所能负担的。

光是听起来就不比电视机、冰箱这类的东西贵多了。

他们家为了做生意,也是去银行贷了一笔钱。这些不光是用于购买商品,还有店面的装修。

装修的事宜,由常嘉贇负责。

资金有限,又是小本买卖,也不可能装修的太过于前卫。

常嘉贇只能按照未来的样子,暂时摆放出来。剩下的,等到以后材料丰富了,再重新装修。

货架是按照常嘉贇要求定制,全部是由木头制成的,成本略低。

在收银的位置旁,常嘉贇还让木匠多放了个柜台。

货架上暂时未摆放东西,常为国和王桂芬两人,这两天正忙着跑一些手续。

只要手续办齐了,再把招牌挂上,他们这家店,就彻底开张了。

蔡小燕收拾完东西,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儿,就换了身衣服,往常嘉贇的店铺赶。

两家离得算不上远,只是蔡小燕的客户群体主要针对的是上班族和附近医院的职工们,导致两家的店铺存在一定的距离。

平时常为国卖豆浆,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售卖方法,挑个扁担,属于是走哪卖哪。

也就是因为为了配合她的包子铺,常为国一直和她家合作着。

这百货店倾注的是常嘉贇一家所有人的心血。

“三婶!”转过头的常嘉贇惊喜道。

“还没到上课时间吗?”蔡小燕问道,“对了你爸妈呢?”

常嘉贇指着另一扇门的位置,“我待会就走,我爸妈在后面。”

蔡小燕边点头边看,这些货架位置的摆放,和她所见到的百货店的摆放位置完全不同。

“看起来挺不错啊。”蔡小燕评价道。

这样的话,顾客可以自行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

好是好,就是有个不太好的地方。遇到一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话,这些货物恐怕会丢失不少。

哪怕是在人的眼皮子底下,也不乏一些小偷小摸占便宜的人。

“可这样的话,不是滋长了那些小偷了吗?”蔡小燕问道。

“但大多数人不会是这样的。”常嘉贇说道。

小偷小摸的人,只有一少部分,有些是吃不了生活的苦,采用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

有些,则是被生活逼上了绝路,才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方式。

有些生了坏心眼的人,就算你再怎么防范也是没有用的。

在她当售货员的那段日子里,遇到过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