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的修配行整个城里就徐东一家,开业过后,修配行的生意很是红火。
徐爸瞅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不再去外头搬货,每天都到店里来给他帮忙。
头两个月,收入还不稳定,徐东就没跟徐爸提钱的事,等后续营业额稳定下来,他便按市场价给徐爸开了工资。
一开始徐爸还推脱不要,说哪有老子给儿子帮忙还要工资的道理。
徐东告诉他,徐爸要是不来,他迟早还要去外面招人,这个钱不给他也会给别人。
徐东开店除了想多挣点钱,更多的也是替徐爸徐妈考虑。
徐爸年纪越来越大,搬货这样的体力活并不是长久之计。
让他来店里帮忙,不仅徐东轻松,徐爸也不用再去外头当苦力,这对他们来说是双赢的事。
给他工资,是陆学林提出来的。
陆学林认为徐爸还不到退休的年纪,让他免费看店,徐东逢年过节给点钱或许能体现出当儿子的孝心,但是那样体现不了徐爸的个人价值。
给了工资就完全不同,这属于徐爸的劳动所得,这会让他对这份工作和自己都打从心里认可,也会减去他因为给儿子看店就没法挣钱的心理压力。
徐西还在上学,徐东要投入自己的事业,那个家还需要他来支撑,经过陆学林的一通分析,徐东也认识到,每个月按时固定给徐爸发工资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修配行的生意如何也从徐爸这几年逐渐增长的工资中得以窥见,从最开始每个月只有二三十块到如今堪比国营企业大师傅的工资,徐东这个修配行的生意可谓是越来越好。
就在昨年,他还将店铺重新装修升级,直接把旁边两个店铺和修配行一起打通,将三个小店铺组装成了一个大店。
修配行平时不仅给人修车,甚至还加入了卖车的阵营。
市场开放后,曾经有票都不容易买到的车子一下迎来了销售高峰期,徐东还跟买车的人保证,凡是在他这里买的车,一年内有任何的质量问题,他都免费帮忙修理。
售后问题得到了保障,这便让店里的生意更加红火,店铺升级后,只有他一个师傅根本忙不过来,徐东也学着国营修配社新招了几个学徒。
等这些学徒成功转正,他也能稍微喘口气,用不着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了。
陆学林大学的学业结束后,并没有选择继续考研,也没有到国家分配的报社任职,反倒是在家待业,当起了家庭煮夫,每天负责给徐东做饭,闲着没事就拿着画本去广场那边给人画速写。
一开始是他主动画别人,后来就变成人家主动开口找他画。
因为技术好又不收费,找他画画的在广场排起了长龙,还有人因为排队问题起了口角,陆爸认为他影响治安,勒令他不许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显摆他的技术。
恰逢大嫂苏韵然开办的英语补习班快要开业,陆学林便不再去广场画画。
合伙开办补习班的事是苏韵然提的,自从生了孩子后,苏韵然就一直在家带娃,等孩子大了之后,家里就请了保姆照顾,她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工作的事。
高考恢复之后,每年的考生成千上万,考上大学的人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英语计入高考总分后,难度更是上了一个阶梯。
他们这个补习班面向全社会,不管是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很久但却失去了高考资格的“有志青年”都能报名参加。
这些有志青年,可以报考的大学和正儿八经的学生不太一样,他们能上的都是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以及夜校这类有文化要求,但要求又不高的学校。
有这样一批需求的人在,未来几年,补习班应该都有很大的市场。
苏韵然看起来温婉文静,其实柔中带刚,做起生意来很有一套。她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不仅能拉来学生还能找到退休的老教师过来帮忙补习,在她的努力下,补习班很快就了一定的规模。
苏韵然在外面拉人,陆学林则是去政府跑各种手续,保证补习班的正常运作,以及管理补习班的财务。
除了这些,每周他还会给高考班的学生补习英语。
他毕业的学校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因此能得到很多家长的信任,有他在,补习班就相当于是有了一块活招牌。
每次出去招生时,苏韵然总会想办法把话题引到陆学林身上,这会省掉她很多事。
陆学林之所以答应跟苏韵然一起办补习班,是因为她说自己干比较自由,不用受别人的约束,不上课的时候,陆学林可以干任何他想干的事情。
想画画就画画,想跟徐东出去玩就出去玩。
不得不说,这种生活正是陆学林想要的。开办补习班的初期,比他想象中要忙碌很多,在生源和授课的老师都稳定下来后,一切便有条不紊的步入了正轨。
来这里补习的学生都是一门心思考大学的,上课时也不用他太费心。
他跟苏韵然两人想合伙开办补习班,陆爸陆妈为了支持他俩,将家里人都聚集起来,凑钱给他们买了一层楼当教室用。
作为家里一份子的徐东也出了钱,他希望陆学林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
陆学林还在开办补习班的地方给自己单独装了一间画室,不上课又需要他在补习班守着的时候,他就会在画室里画画。
画画是他热爱的东西,但他并没有打算靠这个热爱赚钱,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他还是想保留一点纯粹。
只有纯粹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有钱花,能坚持自己的热爱,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天天在一块,家人也都健康平安,陆学林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不过这话不能当着徐东的面说,因为这个人一定会和他争论,他俩到底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周六晚上陆学林没课,晚上他跟徐东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
电影票是苏韵然一个朋友送的,陆文锋部队上有事,这周都没办法陪她,苏韵然便把票转赠给了陆学林,让他带着徐东去看。
白天的补习课上完后,陆学林就去了徐东的修配行等他。
过去的时候,徐东正忙碌着,原本店里有好几个学徒,修车的事不用他亲力亲为,但这次要修的是摩托车,店里的学徒不太了解摩托车的构造,车子出了问题,他们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两年摩托车渐渐在城里风靡,最开始有人来这里找徐东修车时,没接触这玩意的他也有些迷糊。
为此他还花了钱专门去摩托车厂家和机电学校学习。
干他们这行也要与时俱进,时代发展太快了,人要是不跟着进步,迟早会被淘汰。
徐东一边修车,一边给他身旁的几个学徒工讲解。
有几个人来买车,售货员一个人忙不过来,徐爸也在帮忙。
没人搭理自己,陆学林也不觉得无聊,拿出随身带的铅笔和画本,对着远处的徐东比了比后,很快便刷刷下笔。
徐东干活的时候穿得十分简单随意,身上永远是那不变的工字背心,下身则是一条比较单薄的工装裤,脸颊两边总会不小心蹭点机油上去,跟个小花猫似的。
徐东洗完手出来的时候,陆学林的画正好画完。
陆学林给他画过很多速写,每次看到这些画时,徐东心里都会有种“原来我在他眼里是这样的”感觉。
微微敞开的领口,手臂上结实的肌肉,额头处浮现的汗珠,蹲下时的臀部曲线,陆学林笔触的细腻总是体现在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明明是一张很正经的工作图,可徐东却莫名从这张画上读出了一些让人脸红心跳的东西。
之前他说不太清楚,自己在陆学林眼里是什么样子,可看了这画后他却突然明白了。
是性/感,是诱/惑,是落在纸上也藏不住的色/情。
徐东主动替陆学林合上了他的画册,并且把他画册放进包里装得严严实实的。
陆学林没有制止他的动作,只是看着他笑了笑,问他:“怎么,我画得不好看吗?”
徐东不知他是真的不懂,还是在装糊涂,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徐东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道:“就是画得太好看了,好看得我都舍不得让别人看。”
见他垂着头,陆学林跟他靠得更近了些,正想在低声打趣两句,徐爸却忽然咳了咳。
两人不约而同往旁边挪了一步,离远了后,徐东才若无其事跟徐爸道:“我有事先走了,这边您帮我看着些,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等我明天过来再说。”
徐东修配行的工作人员多了起来后,陆学林就不怎么到这边来了,人多嘴杂,别人问起徐东也不好解释。
干脆就偶尔过来一回,有人问也能用朋友关系搪塞过去。
刚干完活,出了一身的汗,看电影前,徐东先回家洗了澡。把自己收拾干净后,他才跟陆学林一起出了门。
这次两人去看的电影,依然是不对外开放的。
改革开放,打开了国内的经济市场,但并没有打开老百姓的思想。外国爱情片充斥着各种亲密的镜头,这是当下人所不能接受的。
这几年,陆学林陆续带徐东看过几次这种电影。
徐东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主角亲密接吻的戏份时,有多震惊惶恐,明明看电影的人那么多,他心里仍不可避免升起一抹心虚,眼神时不时的就从屏幕移到门口,担心下一秒外头就会冲进来一群人把他们抓起来。
后来,看电影的次数逐渐多了之后,徐东才慢慢对这种片子免疫,如今再进电影院,他也能像陆学林那样镇定了。
就算接受了外国影片的风格,徐东还是想吐槽一句,这些片子里的男女主角接吻的频率会不会太高了些?
高兴的时候要亲一下,吵架的时候要亲一下,难过的时候也要亲一下,仿佛一个吻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样。
每当电影里的主角亲到一块的时候,徐东的目光就会从屏幕转移到陆学林脸上。
他倒不是觉得尴尬,只是很想看看此情此景下的陆学林会是什么模样。
不过陆学林这个人一向会装,不管屏幕里出现什么画面,他的脸上都不会有太多的情绪。
察觉到徐东的眼神频频落到他脸上的时候,陆学林双腿分开了些,两人的膝盖碰到一块,紧紧挨着。
徐东目光游离在其他观影人的上身,察觉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电影上时,他不禁抿嘴笑了笑。
放在椅子上的手一寸一寸往陆学林那边挪了挪,最后成功摸到了陆学林的手背。
徐东把目光移回了屏幕,手指却毫无规则的在陆学林手背上画着圈。
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学林还能把视线集中在电影上,徐东不得不感叹一句他的定力真好。
此时电影院里正好播放到女主答应男主的求婚,男主开心的替她戴上戒指,然后两人又甜蜜蜜的抱在一块接吻。
同一时间,徐东那根不安分的手指也被陆学林攥住,他能感觉的陆学林的大拇指正在轻柔的摩挲着他的指节。
屏幕上男女主的接吻持续了很长时间,原本因为这种情节过多而感到不自在的徐东在这一刻终于理解了他们的行为。
因为他发现相爱中的人其实本质都差不多,就像他跟陆学林,每天在家也得亲上好多次。
难过也好,高兴也罢,他们接吻甚至都不用找什么理由,就是想亲罢了。
如果不是环境不允许,他现在也想学着电影里的主角一样,跟陆学林抱在一块接吻。
与大多数的外国故事结局差不多,今天看的这部影片主角的结局也不好。
前期感情甜蜜的两个人中间因为各种矛盾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吵,最后劳燕分飞,出轨的出轨,跟情人私奔的私奔,曾经的甜蜜只剩下一地鸡毛。
在这种片子里,爱情的尽头似乎只剩下背叛,恩爱的两人白首到老似乎成了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奢侈。
电影结束,场馆里的男男女女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和惆怅,只有徐东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种片子第一回看还觉得新鲜,看多了他就觉得腻,而且每部片子男女主角的结局都大同小异,爱情事业、自由名声他们一个都没捞着,也不知道在折腾什么。
徐东并没有被这些资本主义的电影打动,也不为主角的分开感到惋惜,从头到尾看完,最后得了个这样的结局,他心里只觉得晦气。
回了家,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