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将手中的产业不少都折现了出去,林外祖和“风声”散落在各地的手下这时都发挥了作用,辗转多地收购粮食运往幽州。
赵琼眼睁睁看着各地的粮食疯了一样的上涨,无奈只得又卖出一半的产业。她下令,命运粮的队伍在城中经过再运往城东的粮仓,并且派重兵把守。
百姓们亲眼见到一车一车的粮食往城中运,这才稍稍放下心来,闹事的也因此也渐渐平息。
傅云野就站在粮库门口,亲眼见证这原本空荡的粮仓被米面填的满满登登的,顿时眉开眼笑。
他带着笑容,快步前往林府中去见赵琼,笑道:“这下城中之人过冬肯定是没问题了。”
赵琼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随后又说道:“幽州根本的问题是自产的粮食不够,变卖产业收购粮食这种事只能管得了一时,却不是长远之计。”
赵琼说的理由傅云野何尝不知,只是幽州的百姓以前以打猎为生,目前已经开发的土地数量较少,而且一年只能收一季,产量也不高。
这么多年来,一向如此。
赵琼正思考之余,只见纪衔玉从外面进了屋。她惊讶道:“咦,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纪衔玉在她身旁坐下:“去了一趟城外流民的避难所。眼下流民数量激增,城外的那一处已经住不下了。”
流民?
纪衔玉的声音还在继续:“我明日便派军中之人去城外进行修建,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继续扩建。”
“总这么做也不是办法,总要想个长久安置流民的方式。”傅云野眼神担忧看了看眼前的两人。
对于现在的幽州来说,大量的涌入流民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换个角度想,这难道不是流入了大量的劳动力吗?因此,赵琼提出建议:“幽州地广人稀,不如我们将流民迁往周边地区如何?”
“让流民去周边开垦土地,并且把土地的使用权给他们。有了土地,百姓们也就不用再四处流亡,便能在幽州重新定居了。”
傅云野声音中掺杂着激动:“是个好办法!流民数量那么多,想必入冬之前必能开拓出不少的土地。”
纪衔玉也跟着点头:“是个可行的方法。若能在今年冬天之前开垦出足够的土地,明年幽州的粮食便可以自给自足了。”
眼见着流民的事情有了解决之法,赵琼立马叫人传旨下去。
自从上次百姓们亲眼看着粮食不断往城中运,对赵琼和纪衔玉的信任更上一层楼。这旨意刚颁布出,立马被张贴在城中的各个告示处。不少路过的百姓纷纷围上前来,想看看这有新推出了什么政策。
“这写的什么啊?”
“不知道啊,我也不认字啊。”
“吴老二,你认字,赶紧来看看。”
一群人将一个黄褐色的麻衣青年推到告示前面。从前幽州的学堂稀少,识字的人自然也不多。吴老二是第一批进入赵琼修建的学堂的,目前已经在学堂上了几个月了,日常文字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读起告示上文绉绉的官话来,还是略有些吃力。
他费力看了半天,周围的人见他迟迟不说话,不免有些着急:“我说吴老二,你到底认不认识啊,快说啊。”
吴老二面上一红:“着什么急,你们行自己来。”
几个人抬起手,挥了挥衣袖:“害,我们这不是都不行吗。”
吴老二看了两遍,终于是讲这篇告示磕磕巴巴理解的差不多了,转过身对着大家道:“是侯爷和夫人决定,让流民入城。”
一个汉子脸上露出不满的神情,“啊,让他们进来干什么?这不是找事儿吗?”
围在一起的百姓顿时议论四起。城中突然流入大批逃难的人,百姓们难免会担忧这群人的安全性如何。毕竟谁能保证他们不是鸡鸣狗盗之辈又或为了钱财做出杀人放火之事。
“各位稍安勿躁,侯爷和妇人的意思是放一部分流民进来修建城内房屋等做工,其余的全部迁到周边去开垦土地。”
“开地啊,我看这个可以。”
“开了地,来年开春种上,秋天就能收粮了。”
谈到收粮,不少百姓咧开了嘴角。
幽州城地广人稀,其实周边不少闲置的荒地都有待开发。但没办法,他们家家户户就那么点儿人,能开拓的地就那么多。而且幽州百姓祖上流传下来的是打猎的手艺,骑射围猎绝对一把好手,但种地这块儿实在称不上擅长。
若是这群中原来的流民能把荒地开发了,那绝对是一大好事儿啊。
——
赵琼同样带着旨意亲自去了流民营。
她下了马车,放眼望去,眼前依旧是排的长长的施粥队伍。或许是现在已经能果腹的原因,许多原本毫无生机的流民现在眼中增加了不少生气。
几个妇人正端着空碗等待,不经意回头的时候正好看见了赵琼,眼中浮上惊喜的神色。
几人当即就跪了下来,声音激动:“草民多谢夫人的救命之恩。”
她们都听说了,夫人为了救他们,不惜把家中的产业都变卖了,这才换来了过冬的粮食。她们是真的不知道除了磕头,还有什么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一个头发和胡子全部都花白的老人撑着瘦弱的身躯,眼中闪烁着泪花,声音嘶哑着对赵琼说道:“要不是夫人您,我们恐怕早就饿死了。”
宝珠连忙将他夫妻,赵琼笑道:“老伯谬赞了。”
那老人在子女的搀扶下摇了摇头:“您是不知道我们这一路上路过了多少个州县啊,都被拒之门外。幸亏没倒在半路上,强撑着走到了幽州遇见了您和侯爷,您是我们这一大群人的救命恩人啊。”
“是啊,日后夫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们。”
旁边一个中年的汉子叹了口气,道:“我们以前也都是良民,可惜老天爷给了个劫难,被逼无奈之下只能成了流民,现下只要有口饭吃就知足了。”
赵琼的目光扫向周围的一群人。若他们心中所想真的如这汉子所说一致,那他们应该是愿意安置在幽州的。
赵琼的声音不疾不徐:“我这儿的确是有个方法,不知你们愿不愿意迁往幽州城附近的荒地,去那儿开垦土地,”
“这……”
不少人面带犹豫之色。
“土地开垦出来后的使用权也会交给大家,日后就可在幽州安家了。”
大家听说开过的地可以为自己所用后,眼中顿时亮了。
这年头能活下来都是祖上积了大德了,更别提夫人还说能让他们有地种。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这种安安稳稳的日子,谁不想过啊。
“我们愿意!”
“是啊,我们愿意!”
不少流民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之光,虽然他们现在衣衫褴褛,但眼中却满是期待之色。
赵琼脸上也挂起满意的笑容。
土地有了,百姓就过得安稳了,粮食也就够吃了。如此看来,幽州城没准还因祸得福,凭着这些流民进行个二次开发。若放在以前,像幽州这种冬天严寒的地方,这些中原百姓是万万不可能来的。
——
军营中,纪衔玉刚和纪明德简单谈了一下练兵之事。
他手下的军队现在主要由三支主要阵营组成,一支是他原本的手下“纪家军”,一支是幽州的本地军队“幽州军”,还有一支便是肖离风带过来的原本守卫在京城附近的军队。
三支军队作战的各个方面全都不相同,难以统一。纪衔玉和纪明德肖离风三人商量了,但暂时也未商量出一个合适的对策。
“你们先回去吧。”
纪衔玉挥挥手屏退两人。想不出办法将人留在这里也只是耽误他们的时间,不如放人回去。
“夫人今日做了什么?”纪衔玉问向一旁的纪风。
随时打听赵琼的行踪似乎已经成了纪衔玉的习惯,基本上那个忙完一阵儿后他就得问问纪风。即使赵琼并未出府,他也会简单问问夫人今日在府内都做了什么。
对于纪衔玉来说,听了赵琼的日常他才能安下心来,并且会觉得她换了一种方式陪在自己的身边。
纪风老实答道:“夫人去了城外的流民营。”
纪衔玉的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浮上担心之色,上次她在流民那儿被推倒在地的场面还历历在目,现在想想他都后怕。
但他自然是不能限制赵琼的自由行动的,可心底的不安再次涌动,纪衔玉沉下心:“纪风,随我去流民营。”
赵琼此时身边跟了一群侍卫,她正走在流民之间,左顾右盼的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人。
这流民营里面可是住着上千人,她又不知道人的名字,只能就这么随机的边走边看。
她找的,正是上次那小女孩的娘亲,两人只有一面之缘。
这小女孩自从被她带回去喂了点儿米汤之后,情况已经渐渐好转了。大夫说她的胃还需要一段时间能能恢复成正常人,不过眼下已经能喝些白粥了。
另外这小女孩在林府醒了之后,发现自己离开了亲娘,便一个人抱着腿坐在床上落泪抽泣。她本就胆小,又突然来到了这权贵之家,更是不知所措,只是哭的时候念叨着:“她要回家”。
或许是老天开眼,还真让她找到了那日的夫人。
赵琼心中一喜,上前两步,想着和那妇人说说孩子身体已经好转了不少,要不要送回来放在她自己身边养着。毕竟那么小的孩子就离开了娘,天天哭,赵琼也是不忍心。
但还没等她进去,隔了几步远她就听到了争吵之声。
不,与其说是争吵,不如说是男人单方面的辱骂。
妇人一家子都背对着赵琼坐在稻草上。她的丈夫和公公坐在她的身边正喝着粥,小儿子被她抱在怀里一口口地喂着。
流民住的地方几乎没有隔音效果这一说,这男人丝毫为顾忌其并未压低声音,语气粗鄙:“你个臭娘们,把粥给爹喝怎么了?爹娘养我这不是我应该的吗?”
那妇人声音中带着哭腔和哀怨:“这一路上,我每日的两碗粥都分给你和儿子了。好不容易还有一顿,结果你倒好,还要求我给公爹。我也是人,我也要吃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