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你好,杜若 > 第11章 杜若上大学了

第11章 杜若上大学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九八九年高考,第一天考语文时大雨滂沱,瓢泼的大雨带来凉爽的空气,杜若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纺织厂子弟学校五个班的学生二百五时多名学生,两个人考入大学,一个是金天圣,一个是杜若,金天圣比杜若低了十多分,和李璟秋同时录取到了省内最优秀的交通大学。

纺织厂学校的张老师特意跑到杜若家里帮杜若报志愿。看到杜若填的都是省外的医学院,张老师说:

“省外的医学院,将来你很难回到家乡工作,而且学医很辛苦,每天面对的都是愁眉苦脸的病人,你确定要学医吗?”

杜若除了医生外,没有任何专业学科的概念。小时候家里养鹌鹑,有时候刚孵出来的小鹌鹑毛茸茸,有的先天不足,养不了两天,就会死掉,杜若拿出案板,用图钉把鹌鹑的头和脚还有翅膀舒展开来钉住,然后用裁纸刀从嘴唇下划开到屁股,查看气管、食管、肺、心脏、胃、肝和肠子。按照生物书上介绍的方法,自己研究着,感觉自己是个科学家。

“你喜欢什么?”张老师启发杜若。

“我最喜欢坐着火车满世界跑,旅游,见没见过的景,看没看过的人,吃没吃过的好吃的东西。”

“那就报交通大学吧。铁道部的学校,将来在铁路上工作,坐火车旅游不要钱的。”张老师和杜若拿着报纸找着内燃机专业,填好了志愿。

杜若第一志愿从北京医科大学换成了在北京的交通大学。结果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杜若意外地被江南的一所农机学校录取了,专业是动力系内燃机专业。胡秀丽、李乐川、刘子铭、张洁等等一大波优秀学生都落榜了,陆默金的落榜让杜若很是意外,陈慕荷在家里难过,杜若去陪她,把她带出来,和街上等待着的李璟秋碰面。

社会中学五中也就仅考上10多个孩子。小城的高考升学率创了历史最低。

杜若收拾整理自己的高考复习书籍,分门别类挑出来最好的一套,收在抽屉里,等待着陆默金来找自己玩时,给他。刘子铭先来了,从杜若的书里挑着,杜若和他随便聊着天,心里嘀咕:幸亏藏起来了一些。等到快开学了,陆默金也没有找过来。

八月底的一天傍晚,杜若怀里抱着书,去他家找他。有书做借口,陆默金的爸爸妈妈应该不会怀疑到什么吧?本来什么也没有嘛!路上杜若自己安慰着自己,给自己鼓气。出小区,左拐,左拐,一共一千九百九十一步,就到了陆默金家。

走到一半路时,碰上了陆默金。他有点落寞,杜若不知道说点什么?好像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废话。杜若感觉和陆默金有点距离了,高一时两人之间的心意相通好像不存在了一样。杜若赶紧没话找话,活跃着气氛,她把学习资料给了他,又叮嘱了几句,最后说:

“你好好复习,肯定能考上的,我相信你。我会给你写信的!”

大学开学晚了两周,9月10号,杜若坐上了前往江南的火车,经过一夜的颠簸,到达目的地。前来接站的学长、学姐们的热情洋溢,冲淡了杜若心里的忐忑不安。坐着大巴车,杜若被拉到了城市东边郊区的学校。自己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地生活了!

除了一件事让杜若难过了一天外,几乎在没有不好的。到了学校才知道此内燃机非彼内燃机,杜若学的内燃机是安在拖拉机上的,而不是火车头上的。

尤其是听到同寝室的浙江女孩老四张素素考了将近六百分,这分可以上清华的,也和自己一起来学拖拉机的内燃机,杜若就更没有啥抱怨的了。

人都是通过比较后,遇到比自己还惨的人和事,再来说服自己过得挺幸福的。人都是不经意间完成命运对自己的选择的。

没能到北京上学,是很遗憾,杜若安慰自己说将来可以去北京工作嘛!人生哪里那么多如果,如果考试前不被踢成脑震荡,如果英语没有漏加作文的十五分,如果没有听张老师的建议,报了医学院,如果.....哪里来那么多的如果,杜若云淡风轻地忘记了高考中的遗憾。

满腔热情地迎接大学火热的生活。杜若住的宿舍是515,整栋楼正中间的位置,对面是水房和厕所,杜若感觉很方便,很满意,听到有人抱怨说:“真倒霉,正对着厕所,味道太大!”杜若没敢吭声。

宿舍8个女孩子,除了杜若和老四张素素是自己一个人来报道的外,其余6个同学或是父亲或是母亲陪同来的,最晚到宿舍的老二更是陪来了三四个亲人,老二住靠窗户的上铺,在爬上爬下地试着如何更巧地上到上铺,杜若有点后悔,应该让爸爸陪着一起来,可是通知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学校招待所招待不下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请家长不要陪同来学校。还划着重点,着重标明的。杜若心想:大学老师也会骗人的!

有一天傍晚,老七送她妈妈离开学校,过了一会儿,老七回来,眼睛哭得红红的,肿着眼睛爬上铺,放下蚊帐,一直没出来。

杜若和老七住对面,都是上铺,杜若心里想:真是个娇宝宝呢!今后自己多照顾照顾老七,让她别想家。

第二天老六下午送老妈离校,杜若心里紧张,别回来后又哭个满脸花,老六也是上铺,和杜若并排,结果老六笑眯眯进来,一副轻松得意的神态,好像终于自由了的样子,杜若忍不住问:“你怎么不哭?”

老六说:“哭什么哭?为什么要哭?”

倒把杜若整懵了。

大学生活真是如鱼得水般的自由自在!杜若热情开朗,喜欢社交,不到一周就把系里九十多个同学的名字都记住了。

理工科的课业虽然繁重,杜若除了学习外,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忙完学习的同时,只要时间能排得开,杜若不会错过任何校园的活动,杜若缺乏文艺细胞,唱歌跳舞都不会,但是她喜欢作观众,看着表演节目的熟悉的、不熟悉的身影,开心地鼓掌,为台上的人们开心、喝彩。

杜若和同寝室的老七林雁都选了一门绘画的选修课,每周三晚上在教室里描摹芥子园图谱的白描画,主要是练习线条的勾勒。一两次课后,杜若正在描画水仙的图稿,矮胖又有点谢顶的白老师走过来问:

“同学,你是不是以前画过国画?”

“没有画过,刚开始学。”

“你的线条感觉很好!”

“可能我练过几天毛笔字吧。”杜若想起了小学三年级的暑假,每天在旧报纸上写呀写,当时就只喜欢柳体,骨感瘦硬的美。当时杜若还错认为柳体的柳是《江雪》的柳宗元,心里还想着柳宗元活着时,骨力遒劲的美字,描画着凄清孤寂、超凡脱俗的万年孤独的诗句,风华绝代就是这样子的吧。

杜若想象着,错误着,直到一次和班里的李乐川同学聊天,才知道自己好无知,柳体是柳公权。

李乐川同学一直学国画,写毛笔字,后来考上了国内著名大学的建筑系,若干年后参与设计了小城的渭水改造项目,李乐川同学把自己的美学体会融入到了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渭水边美得大气。走在渭水边,杜若打电话给他说:”渭水边的景是见过世面的。”李乐川客气地谦虚着,假模假式地,内心得意的劲儿通过电波早就被杜若听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