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有些道理……”陆千骏略沉吟片刻说,"还应该考虑这把匕首。它上面没有半点锈迹,不能设想它落在这潮湿的山谷中超过一天的时间因而它只可能属于死者或搜尸者,……尽管他的确切归属尚有待于指纹检查。如果再加上死者财物无恙这个事实,我觉得就连第三种可能也可以排除了。"
“你认定是谋杀?”郑劲松吐出嚼过的茶叶,又往嘴里丢进一撮。
“是的。”陆千骏指着尸体旁凌乱的脚印说,“这些脚印是从岩上伸延下来的,可以肯定,搜尸者与凶手是同一个人。至于死者是如何落岩的,我们不妨到此案的第一现场﹣﹣岩上去看,如果两个人的脚印轨迹呈夹角状,可以设想死者在此夹角的顶点冷不防被凶手推落岩下,如果脚印重迭凌乱,则表明死者落岩前曾与凶手搏斗。从岩下发现匕首这一情况,我倾向于后一种推测。”
“好,”郑劲松“噗”的一声吐出嘴里的茶叶,“我们这就上去验证验证你的推理。”
沿着之字形的崎岖小路爬上岩顶,陆千骏一眼便看到现场上的脚印正如自己设想般重迭凌乱便没像郑劲松那样立即弯下腰来细心观察,而是掏出手绢心安理得地自顾拭擦额头刚刚沁出的热汗。
郑劲松观察一番后又往嘴里扔进茶叶咀嚼起来。陆千骏也摸出提神的薄荷糖,但在打开盖子时却发现领导脸色阴沉得厉害?他心中一惊,顾不上吃糖连忙低下头来细看一看之下顿时傻了眼:除了死者和搜尸者,现场还有第三个人的脚印!
噢不,令陆千骏大为惊讶的线索并不止于此,接下来搜索现场时,郑劲松又在附近一个灌木丛中找到一条两尺来长的铁棒。
————
从现场回来后,郑劲松便决定成立以自己为组长的破案小组;因发案这天是元月15号,故代号为“1.15”小组。成员除陆千骏外还加进了祁顺海和何以蓝。
陆千骏不明白郑劲松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他觉得,现场留下的线索并不少,只消把脚印、匕首、铁棒及死者生前活动等情况查清,案子自然会水落石出。而这些工作由他陆千骏一个人来做也就绰绰有余。
“线索是不少,而且还相当清晰。”郑劲松喝了一口茶说,“从脚印看,搜尸者穿的是一双40码、前后跟打了铁掌的皮底三接头皮鞋,那是近年来流行的复古时尚。岩上第三者穿的是一双39码旅游鞋。在驮龙乡这个经济比较贫困,思想又保守山区,穿这两种鞋的人应该并不多。经指纹鉴定匕首属于死者,而铁棒上的指纹亦已取下,只等其主人对号入座了。按你的想法去顺腾摸瓜,破案理应并非难事。惟其如此我心里才产生这样一种预感……此案也许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祁顺海听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松哥,你这样预感,总要有点事实根据吧?”何以蓝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事实根据,暂时拿不出。也许是第六感吧?”郑劲松笑了笑说,“接下去就分头行动吧。千骏和以蓝负责落实脚印和铁棒上的指纹……海子调查岑承志生前活动。"
“那,松哥你呢?”陆千骏对这样的安排还是有点不甘心,临走时调皮地问了一句。
“我……将苦思冥想刚才你们讲的那个预感。”郑劲松脸上表情十分严肃,“并等待你们的调查结果,以确定这预感是多余还是必要。”
转眼三天下来,“1.15”小组召开第二次案情分析会,两路人马各自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陆千骏和何以蓝的调查进行得很顺利,结果也十分出人意料:岩上的第三者竟是死者的儿子岑立德!
“这家伙那天在现场提供的证词全是假话。”陆千骏情绪激动地说,“据邻居反映出事那晚看见他们父子俩九点多钟一起离家然后再后半夜又听见岑家开门关门的声音。厂保卫干事说岑立德经常穿一双广州产的旅游鞋。我们动用了侦察手段,果然在他家中找到了那双和足迹一丝不差的鞋子。而铁棒上的指纹,经查对也是岑立德的。”
“搜尸者的脚印呢?”郑劲松问。
“也落实了。穿那双前后跟好像打了铁掌的皮底三接头皮鞋的,是本市腾龙贸易公司经理田维新。”何以蓝汇报说,“不过他不像岑立德那样把鞋藏起来倒是照样穿着。而且,据调查那天晚上他在山城宾馆宴请港商何亚基,喝得酩酊大醉,便在宾馆临时开了个房间过夜。服务员证明直到第二天早上清扫房间时,他还像只死狗一样睡在床上未醒过来呢。”
“这么说……田维新有不在现场的证据喽?”郑劲松又问,“那晚他穿什么鞋?”
“就是和足迹对得上的那双,”何以蓝回答,“服务员都认得出。再说穿这种复古皮鞋的人在本市也不是很多,通过一番筛查除了那个港商,就只能数他了。"
“有意思!儿子成了杀父凶手,而合伙者又是个有踪无影的幽灵。”郑劲松呷了一口茶,含在嘴里,半响才咽下去,转头问祁顺海,“海子呢,你那一路摸出什么了?”
“经多方了解,尚无人反映岑承志出事前有什么反常的表现。”祁顺海干巴巴地回答。
“不至于吧,”陆千骏不敢相信,“那么如何解释他深夜去虎跳岩这一行为呢?”
“我只是说【尚无人反映】。至于如何解释你提出的这一疑问,需要有确凿的事实才能办到。”祁顺海不软不硬地回敬了这么一句。
“那么我们只好放弃这条线索罗?”陆千骏反唇相讥。
“不过,据乡下邮局证实,近一年岑承志收过几封从广州寄来的邮件。”
”最后一封是什么时候。”郑劲松问。
“大概是出事前一个月。不过我调查过了岑承志在广州没有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