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疲惫至极,步履维艰的众人,在听闻初羽奇迹般地掘出井水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鼓舞,瞬间忘却了浑身的疲惫。
他们肩扛手提,各式各样的工具在夕阳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纷纷涌向那片即将孕育生机的土地。
尽管井中之水稀缺且深藏于地底,每一次提取都需耗费九牛二虎之力,但众人脸上并无丝毫怨言。在他们心中,即便是那微不足道的一滴水珠,也如同稀世珍宝般珍贵无比。
初羽,这位引领众人寻得水源的奇女子,自然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们对她如何如同神祇般洞察水源的秘密充满了好奇与不解。
面对众人探寻的目光,初羽只是淡然一笑,轻声道:“我有神仙朋友相助。”然而,这番言辞在众人耳中,却如同风中细语,难以置信。
井水的出现,无疑为灾区带来了一抹生机。它不仅缓解了缺水的燃眉之急,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短缺的困境。
同心营的众人也因此得以暂时松一口气,疲惫的心灵得以片刻的安宁。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放缓,人们的思绪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一些不满与抱怨之声,如同暗流般在人群中悄然蔓延。
“天子脚下尚且如此,若其他地方遭遇灾荒,又该是何等凄凉景象?”
“若非此地乃皇城粮食供应之重地,我等恐早已被遗忘于角落。”
“朱门之内酒肉臭,路畔却有冻死骨!”
这些言辞,虽被同心营尽力压制,但仍难以完全消除。
可思想的洪流,又岂是凡人之手所能羁绊?同心营虽拼尽全力,欲遏制这股言论的狂澜,却只见其如春日野草,愈发蓬勃,生生不息,势不可挡。
此情此景,令众人倍感棘手,恐吓之辞已难奏效,而伤害无辜难民更非他们所愿。
正当众人陷入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翩然而至。
“参见公主殿下!”众人齐刷刷地向那位衣着朴素却气质脱俗的女子行礼。
“诸位免礼,我此番前来乃是为了助大家一臂之力,如此大礼,实令本宫难以自安。”公主亲自扶起大将军,众人这才敢随之起身。
在场众人心中多有茫然,他们大多未曾亲历战场,更未曾因军功而见识过大人物的风采,大将军已是他们接触过的最高贵之人。
而今,他们竟有幸目睹公主真容,见到帝王之女,许多人皆如梦似幻,难以置信。
众人皆低头不敢直视公主容颜,生怕稍有不慎便惹来杀身之祸。即便是胆大包天的初羽,也只是偷偷瞥向公主。
公主年约三旬,虽未穿金戴银,但那非凡的气质却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公主的相貌并不算绝色,可依旧让人移不开眼睛。
初羽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胡玉芳,低声问道:“玉芳姐,这位公主看上去好厉害啊。”
胡玉芳点头应道:“那是自然,这可是安平公主,是唯一能与皇子并肩参与政事的公主。”
初羽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玉芳姐,你说的这位安平公主,难道是皇后娘娘的千金?”
“正是,所以安平公主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胡玉芳轻叹一声,眼中流露出惋惜之情,“说到皇后娘娘,她进入后宫,实乃委屈了她的才华与志向。”
言毕,她恍若触电般意识到所言似乎不宜泄露,连忙以手掩口,匆忙间将初羽打发去忙碌其他事务。
安平公主此行,肩负救灾重任,她不仅携来了大批粮食、布匹与柔软的棉花,如甘霖般滋润了灾区干涸的心田,更为关键的是,她带来了一包包耐旱植物的种子,犹如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绝望的土地上。
目睹灾区之惨状,安平公主不禁连连摇头,眉宇间满是忧虑:“今年的天灾,实属罕见。夏日旱魃肆虐已令人心惊,而秋日的旱灾更是前所未见,收成几近于无,百姓又如何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公主之言,如寒风过境,让在场众人皆心生寒意。立冬已至,再植粮食无异于痴人说梦。而灾民家中,存粮更是寥寥无几,形势危急。
此刻,唯有朝廷源源不断的赈灾银两,方能成为灾民们冬日里的一线生机。待寒冬过去,再图后计。
在这艰难时刻,初羽又恳请婉彤四处探寻,终于找到了几处地下水丰富、适宜掘井之地。加之公主带来的丰厚粮食,勉强足以支撑至春暖花开之时。
安平公主绝非虚情矫饰之辈,白日里,她与众人并肩作战,为灾民排忧解难;夜幕降临,她却独自隐于房中,挑灯夜读,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寻觅着解救苍生的钥匙。
无数次,初羽夜起小解,总能看到公主房间那盏孤灯依旧明亮。
这一夜,月色皎洁,初羽辗转难眠,遂起身漫步于静谧的夜色之中。不出所料,安平公主的居室依旧灯火通明,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正当她驻足凝视之际,一只温暖的手掌轻轻搭上了她的肩头,转身一看,竟是平日里威严凛凛的副将,此刻笑容可掬,浑身散发着与战场上截然不同的温和气息。
“夜深人静,姑娘所观何物?”副将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玩味,眼神里满是好奇。
初羽轻轻抬手,指向那扇透出柔和光晕的窗棂,“乃公主之居室也。每晚此时,灯火不息,闻公主常秉烛夜读,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奇,欲知公主所览何书。”
副将闻言,先是微露讶色,随即朗声大笑,仿佛被这份纯真的好奇所感染,“此事何难?若欲知晓,何不亲自一问?”
“可是……”初羽的话语尚未出口,副将已爽朗地拉起她的手,径直向公主的房门行去。
门扉轻启,安平公主的身影映入眼帘,她略显惊讶,随即迅速恢复了常态,温婉地邀请二人入内,“副将大人,这位便是初羽姑娘吧?夜深来访,可是有要事相商?”
初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未曾想公主竟能记住她这微不足道之人的名字,一时之间,感动与惶恐交织,令她有些不知所措。
副将见状,索性将初羽推至前方,笑容满面地解释道:“此乃我女营中的初羽,她对公主夜间所读之书颇感兴趣,故而深夜来访,望公主莫要见怪。”
“怎会,初羽的名字可太响了。”公主笑着回答道,“在干旱的土地挖出来几口井的事情,我可是也都听说了。”
初羽一直以来都是有些自恋的,可是现在公主这样说了,她反而还有些不好意思,“这些并非是我的能力,是有贵人相助才能顺利找到。”
公主也没有多问,而是拉着初羽畅聊起来。
如此一来,一场因好奇而起的不期而遇,便在月光与灯火的交织中,悄然绽放出别样的温馨与雅致。
公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她轻轻抚了抚衣摆,示意二人坐下,语气中带着几分热忱:“原来如此,本宫近日所读,正是关于古代救灾策略的典籍,以及一些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的现代著作。每每读来,总觉获益匪浅,却也常感责任重大。”
初羽闻言,眼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轻轻拉了拉衣角,显得有些激动:“公主所言极是,救灾之事关乎民生安危,实乃国家大事。我虽只是一介女流,却也常思如何能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若能得公主指点一二,实乃三生有幸。”
公主微笑着点了点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书卷,封面已略显斑。
“此书名为《救荒活民书》,乃宋代董煟所著,详细记载了当时救灾的策略与实践。你看,这里讲述的如何组织民众自救、如何调配物资、以及如何防止灾后疫病爆发,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初羽接过书卷,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每翻一页都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她不时抬头,与公主交换着彼此的看法与见解,两人之间的气氛愈发融洽,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公主,我曾在民间听闻,有些地方在灾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自治组织。他们不仅能够有效调配资源,还能在关键时刻团结民众,共同抵御灾难。我想,这或许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初羽边说边用手轻轻比划着。
公主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初羽姑娘所言极是,民间智慧不容小觑。事实上,本宫也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官民之力,形成一套更为高效灵活的救灾体系。你的见解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人逐渐从书籍中的理论探讨转向了实际操作的层面,从如何建立预警机制,到如何在灾后迅速组织救援,再到如何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细致的讨论。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留下两颗为了共同目标而跳动的心。
“初羽,你可知,今夜这一番交谈,让我仿佛找到了知音。在这深宫之中,虽有许多书籍为伴,但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议天下大事,实乃难得。”公主的声音里充满了真挚与感慨。
初羽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握住公主的手:“公主殿下过誉了,能够得您如此看重,是我初羽的荣幸。从今往后,无论风雨,愿与公主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副将听她们聊天笑得合不拢嘴,“你们两个这个时候就开始聊起来那么高深的话题了,可别把我忘了。”
公主也笑了,“怎么会,忘记谁也不会忘记您的。”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三人身上,为这场深夜的会谈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神圣。夜已深,但两人的心中却充满了光明与希望,仿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只是平淡的日子一直是短暂的,灾情还没有过去的事情,边境的战事便又开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