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11)
“陈姐,明天我不直播,专门陪你逛飞来峰和灵隐寺。”
“小胡,我们刚刚说了要好好直播的。”。
“是,陈姐,那我就直播一场,两个小时,其它时间可以陪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我们几点到飞来峰?”
“灵隐寺的游客比较多,我们最好早上开门就到,去晚了要在门口排队。我们七点出发吧。”
“我从酒店七点钟出发,打车到你家小区门口接你。”
“好的,陈姐。我们不用吃早餐,进了灵隐寺可以在那里吃一份素斋。”
“就这么定了,今天早点休息,这幅日照金桥改天接着画。”
“陈姐,我回去了,明天见。”胡亦洐起身告辞离开了酒店。
第二天两个人早早地来到飞来峰大门口,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游客。胡亦洐的直播就在飞来峰景区的大门口开始,陈越群跟在胡亦洐的后面一边观赏景点,一边听胡亦洐的讲解。
进入景区看到一面黄色的墙壁上刻着四个大字:咫尺西天。胡亦洐对着这面墙讲了起来,他着重讲了这四个给予人们的是个启示:第一,很远但无忧无虑的地方,就在你眼前很近地方。第二,很远但无忧无虑的地方,就在你方寸之心里。第三,最开始的微小差距,造就最后的十万八千里。第四,远就是近,近就是远。陈越群对第二条感触很深,特别是那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自从她一直引以为重的亲情崩塌后,她对自己的人生理念、对事物的判断力及掌控力产生了怀疑,从而开始不自信。她现在很迷茫,对未来没有希望。这几个月来,她想了很多,也读了许多管理方面、哲学方面、社会学方面的书,试图找到解决困难的理论和方法,可是没有找到。今天,她通过这句话结合自己在职场上的成绩,结论是人有了自信才会有成就。她不要被证明的自我认可,她要自己相信自己,这就是信心。相信自己能走出这次劫难,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胡亦洐的手机对着飞来峰峭壁上的石刻造像,这些石刻造像从五代至宋、元时期有四百多尊。胡亦洐对着一尊造像讲了起来,这尊造像是唐僧,他讲了唐僧扫塔的故事。《西游记》里的唐僧扫塔常被人误解,因为唐僧是从第一层扫的,有人认为唐僧没有常识,扫塔应该是从上往下扫才能扫干净。为什么唐僧扫塔从下往上扫呢?其实唐僧不是在真正扫塔,他扫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一共是十二个字: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第一个境界起点低,唐僧扫塔从底层开始扫是告诉我们,人从出生一无所有开始,不可能一下子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和层次,必须从底层开始。但是在扫塔的时候不要心存抱怨,不要着急,把基础打好了就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和层次。第二个境界当下净,唐僧每扫一层都往更高的地方走一步,但是前面扫过的地方已经落灰了,上面的的地方没有扫,这是有人会心生抱怨或着急。其实没有关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不,未来还没有来到,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把眼前的这一层扫干净,不要在困惑当中去回忆,也不要焦虑自己的将来,只有活在当下,过好今天就是过好一生。济公和尚在灵隐寺出家时在大殿上写了四句话:他家富贵前生定,不要去嫉妒;前世不修今受苦,不要去怨恨;兄弟姐妹皆同气,不要去争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去忧虑什么。其实,济公和尚要说的是人活在当下,昨天再好是回不去的,明天再难也要继续去生活的。生下来活下去,生下来就要干活就是生活。第三个境界回头脏,就是在扫塔过程中,往上扫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过去曾经干净的东西又脏了。等你到50岁回头再看,你会发现30岁,年轻时候做过很多错的事情,这说明你已经站在很高的高度了。人的成长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能看到以前的不足和问题才能更好地去攀登。第四个境界平常道,生活中要有平常的心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做事,便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曾经有个徒弟问师傅,您出家之前做什么,师傅说吃饭、睡觉、砍柴;徒弟又问你现在做什么,师傅说吃饭、睡觉、砍柴。徒弟不解地问师傅,您出家前做的是吃饭、睡觉、砍柴,出家后做的还是吃饭、睡觉、砍柴,为什么?师傅说我出家前吃饭想着睡觉,睡觉想着砍柴,砍柴想着吃饭;现在吃饭时认真吃饭,睡觉时认真睡觉,砍柴时认真砍柴。只有你活在当下,过好今天,就是过好一生。
接着胡亦洐又对着另一尊佛像讲了起来,陈越群看去,这尊佛像她认识,是大肚弥勒佛。胡亦洐先讲了弥勒佛的来历,然后讲了一下一段话:弥勒给人的感觉就是乐呵呵的,今天你开心他在那里微笑,你今天不开心看到他他还在那里微笑,这就是说如果你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微笑,笑对人生很重要,你整天愁眉苦脸地怎么能够成功呢。怎么样才能笑得很开心?要想弥勒学习,学习他的肚子的,你要学会容纳别人才能和他一样笑得很开心。你容不下别人还能笑得出来吗?有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胡亦洐又讲了几个石刻造像后,继续往前走,出现了一个亭子,上面写着:冷泉亭。胡亦洐讲到:这个匾是唐宋共匾,唐朝白居易写了“冷泉”二字,后来北宋苏东坡来灵隐寺拜访佛印禅师,看到这两个字,在后面加上了个“亭”字。那天佛印不在寺里,苏东坡看到佛印在禅房墙壁上面写的一首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觉得很有意思,就提笔在后面和了一首诗: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过了几天,宋神宗在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灵隐寺招复印,佛印还是不在,宋神宗让王安石也写一首,王安石写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宋神宗但是大赞,神宗很高兴,也写下了一首诗: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这四首诗都不一样,佛印是从佛家的空性去写的,苏东坡是从中庸之道去写的,王安石和宋神宗是从国家社稷去写的,佛印禅师身为佛门中人,又修得佛法的奥妙,所以劝人要四大皆空,方可长命百岁;苏东坡先生所代表的是品行端正,学富五车的文人形象,所以他劝人要正直,君子随爱财但要取之有道,要包容他人;王安石先生是政治家,是官员,所以他的诗里面处处体现了心系百姓冷暖的思想;神宗是君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所以他着眼的角度最为高上,他希望国富民强,国泰家安。世界万物没有真正的对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接下来胡亦洐又讲了几个人在冷泉亭题的楹联,正联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也写了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因为此联有趣,后人纷纷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