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伪装学生 > 第73章 第 73 章

第73章 第 7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尽管《非全日常》从开始写第一章起,就没有想过之后的文章,会以什么内容呈现;但是既然是本人的成长记录,那肯定绕不开亲情、友情、爱情的话题。

就像介绍一个朝代的历史,总是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

没错啦,这篇聊一聊友情。

本书行为至此才说到这个话题,并不是我看淡友情。

事实上,从去年年初起,就有计划,写了一些,不满意;年底继续写,还是不满意。

最近重新捡起这一篇,是因为想起了整整一年前的四月份——我跟朋友闹矛盾的某日。

记得那天,我还在新校区的图书馆,开着电脑,无心学习。

因为我发现一个可怕的事情,我跟朋友很多畅聊的时刻,都有她老公的影子。

她老公以及她老公的周边,即围绕他的一些人或事物。

成为了我们聊天的舒适区。

我发现每次聊到【朋友老公】的话题时,朋友的话总是会变多,心情也会愉悦起来。

我不知从那天起,发现了这个规律,并有时贱兮兮地运用了这个规律。

——当我们之间无话可说时,我偶尔会用这个规律,cue一下对方老公。

这个事很滑稽。

为了避嫌,我不能总就着【朋友老公】一条路聊到黑;但是,有时我可能表达欲太强了,总是想找朋友说点什么。说一些话题能感觉到她不感兴趣后,我只好说点这个。

可能你们会说,为什么都是我在主动挑起话题,找别人倾诉;是我太聒噪了,还是什么?

这里我要说明一点,我和最好的几个朋友间,我算是主动的那个,这个算是我们多年的相处模式吧。

我自己喜欢主动找别人,不是很喜欢别人主动找我。而我的朋友们也许恰恰相反,所以也算是一种互补。

不过,最近这几年,在我身上也发生了些变化——我变得没有那么咋咋唬唬了,朋友们对待友谊也不那么被动了。

我们之间的关系,又逐渐地找寻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友谊的小船我一个人也能划”,也是本章节的取名来源。

组里的帖子中,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朋友找了对象,生活重心发生改变,而致使友谊出现危机。

处理不好,友谊的小船可能会淹没。

网络上,对于人与人的感情,从来都是唱衰的。

友情、亲情如此,爱情尤盛,朋友的爱情更是盛中盛。

好像人只要铁石心肠后,就不会受到任何情感的伤害。——我觉得这是部分网友的逻辑。

当然,这也离不开叙述者的帖子,有时带了很强的情感倾向,难免在语言中有引导言论的嫌疑。

我至今从未发过帖子,总觉得如果没想清楚要走决裂这一步,是不会轻易写出来,交给网友们审判的。(没有说网友不好的意思)

那天,我跟朋友聊着天,说着说着,我就表达了下自己的不满或者说是情绪。

我不是那种暴脾气,比如说因为一件小事,一点就着,立刻发作。

看见网上有句话说得蛮好——“人都是攒够了失望才离开的”,但我没有选择在友谊中潇洒离开,而是默默记在心里,等一个契机或情绪爆表、需要宣泄时,再全盘托出。

朋友了解我的心情后,表示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她,然后再进一步交流、解决。

因为之前我们发生矛盾后,就是我提建议,她采纳。

我说,让我想想。

我真就打开word文档,开始写小作文。

相信日常的网络社交中,没有人喜欢看小作文。

但是不写吧,口头说,又怕没有把表达全面;写信的话,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似乎不够高效。这也是小作文虽饱受诟病,但仍存在的原因。

人带着怨气一通输出时,往往说不出什么好话。

我打下几行字后,发现全是赌气的话,甚至还有些阴阳怪气。

叹了口气,全部删光,合上笔电。

心想:我怎么老是这样,在这段友谊中,上蹿下跳;而朋友,根本不愿意在其中浪费心力。

我尝试着理解她,未果,最后总是选择无太多用处的“口诛笔伐”。

为什么每次都会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呢?

可真的想什么就说什么,写出来发给对方时,我又不情愿了。

——我也有自尊,凭什么我在这头巴心巴肝地复盘,对方却觉得“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呢。

而且每次沟通完,都是以【我太过敏感】作为问题的根源。

不可否认,我确实是个敏感、细腻的人。

这是我生来就具备的特性,我自己没法改变,也不想改变。

我坚信——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人有他的快乐;敏感多思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乐趣。

我冷静了几天,回复说:我没什么好建议的,我们就这样吧。跟以前一样,不用特意回避什么。

隔天,我们又像从未发生过龃龉般,正常聊天,有说有笑。

自此就是一个转折点。

确实,表面上看,事情没有得到解决——我依旧敏感;朋友依旧会提到那个话题。

但是如今又过了整整一年,我却没有再对这段友情感到挫败、失落,更多的是体会友情中美好的一面。

去年我就跟朋友承诺,再也不会“突然”爆发。

我想,在没有发生原则性问题时,这个承诺终生有效。

本来就是这样,认识了十来年的朋友,该磨合的早就磨合过了。

既然大方向正确,小毛病谁都有,互相包容,也没什么的。

我很欣赏朋友举重若轻、心态平和、积极阳光的一面;也很喜欢跟她分享生活,同频共振。

关于那个话题,我会尝试着,站在她的角度思考——【朋友老公】是她每天一起生活的人,她提起他,就像我会不自觉提到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别人一样。

小一点的时候,我习惯盲目自信、痴心妄想,总觉得“我跟别人不一样”,是具有独特性的。我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收获尽善尽美的友谊;如今的我,一点这样的想法都没有。

只求舒适,不求圆满。

——这是我这段时间琢磨出来的感悟,友情如此。同样,很多关系中,也是如此。

刚刚翻看了下,去年和朋友激情battle时的聊天记录,比我印象中的内容多多了。

佩服那个时候的自己,有大刀阔斧闹革命的决心。

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个阶段的自己其实都是有闪光点的,所以不必推翻当时的自己,用一句“当时的自己好傻好天真”囊括所有。

现在的自己,未必有当年的执着与赤忱,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利己的处世之道。

2024.4.1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