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不好意思,前几章作话里立的flag一个都没实现,有点惭愧。
不过,我这不水灵灵地回来了嘛,手痒痒的,是时候弥补一下这段时间记录太少的遗憾了。
从七月底到八月中旬,上了三周的课,从早到晚,没有休息日。
上课上的满脸爆痘,久久消不下去。我很久没有这么大面积长痘了,有种重回青春期的感觉。也有可能是经历了几天四十几度的高温,身体提出了抗议?
上课期间,很不幸,右边的同桌感冒了,我这体质不消说,火速被传染。
好不容易身体康复了些,左边的同桌又感冒了……我们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轻易更换,所以我又很荣幸地再次生病……
如此可以说,整个上课过程中,身体没几天是健康的,呜呜呜。
夏天感冒这么抽象的事,应该还是比较少见的。
鉴于我感染后的第一天睡不着觉的状况,我有理由怀疑又阳了——每次阳都是从头天夜里睡不着开始。
上课的过程我就不赘述了,总之对我来说,日子不好过。
每天上学的路上,我都得听一遍《侠客行》,“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学成”归家后,我跟我妈说:上课之前,我知道自己考不上;上完后,我具体地知道为什么考不上了。
上课的业余时间,我基本上在干同一件事。这件事到目前为止,客观地说,一点成果都没有;主观来讲,我自认为是有点小突破,自己觉得用心且尽力了。
因为本人的虚荣心和羞耻心,就不具体说是什么事了,如果有后续,肯定会来揭秘了,求求给我这个机会吧,哎……麻了麻了。
好了,回归正题,这一章还是日记,写一写八月底这几天的生活。
8月24日
最近好像流行熊猫蛋糕。
蛋糕的样式与熊猫无关,就是点他们家的蛋糕,会附赠小熊猫的表演,如唱生日歌、跳舞、献上祝福语。
这次回家,正好身边有人过生日,连续两天我都看了一模一样的表演。
从卖蛋糕的角度看,是有新意的;虽然节目细看没啥意思。
不过这不重要,主打一个氛围感。
被带着熊猫头套的工作人员这么一闹,轻易就带动了氛围,我们坐在下面笑得很欢快,但本易尴尬体质,还是脚趾动工了一会儿。
我爸等一众中年人看了还挺感慨,觉得这些人不容易:为了卖蛋糕,想出这么多idea,还在现场又蹦又跳,满头大汗。
让我学习一下这些年轻人的精神。
要是年轻个几岁,我肯定是嘴上答应,心里满是不屑,但咱毕竟不是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了,我听了他的话后,认真想了想,我何尝不能为了赚钱,在宴席前又蹦又跳,谁又比谁高贵。
我是一个豁得出去的人,希望有一天我爸爸能全面地认知他的女儿。
前一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刚结束时,心里还挺空虚的,怅然若失。一下子不知道白天该干点什么好。但是很巧,最近无意间得到一份去法院实习的工作,准备去学校开好介绍信,就上岗。
我现在心里对所谓的这个读研的学校,颇有微词,感觉它对我们这群人过于忽视和冷漠。但是法院那边的人说没有介绍信就不能接收我时,突然觉得学校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好吧,这是我功利的一面。
最近对于学术(其实不好意思说自己搞学术,但是找不到另外的词,暂用这个吧)上的事,很松懈,一时间找不到方向。有大致方向,但是具体实操起来,没有一点想法,愁得很,但是也没办法。
想找同学联络一下,但是发现和导师、同门都疏于交流。
一时间竟有点羞涩,乃至胆怯。
加上暑假的两个月,我已经三个月没有跟导师联系了,酸爽的同时,也隐隐担心。
前不久,居然梦到了他,仍然是那个刻薄的样子。梦里,我爸也在场,说要请他吃饭,他在梦里说,好啊,然后说了一串自己喜欢吃的店,让我们请他去吃……我在梦里就想,这符合他那一副猥琐的嘴脸。
果然,讨厌一个人,梦到他,都是一场噩梦。
回家后,就懒得写东西了,就算写也是效率极其低下,这是我验证多次后得出的结论;反而一个人老老实实呆在出租屋内,能心平气和地写很久。为此,这回我不会在家里多待的。
我看了一眼辛辛苦苦背回家的笔电,叹了口气,为了体现它的价值,我开始看《罗马假日》。
每过一两年我都会看一遍,我非常喜欢男主,说起来也不是很帅吧,但是很符合我的审美。对于外国的很多帅哥,我都没什么感觉,唯独对派克……他在我心中是独一份的,嘿嘿。
也很喜欢这个邂逅的故事。
公主与平民自然没有什么happy ending,但是我却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
点到为止,喜欢过,这就可以了。
晚上,我第一次见我的侄子!
特别胖特别可爱,才6个月,已经21斤了。
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小朋友,也没什么孩子缘。
我只喜欢6-12个月左右的限定款宝宝。喜欢的原因也是……我喜欢那个时候的自己……好吧,我很自恋的。
这个小宝宝情绪非常稳定,在场的每一个人抱他,他都一脸淡定,不会不耐烦或者赶人。
轮到我时,我的心都快融化了。
我不怎么会抱小婴儿,所以一般他们在我怀里都会狂皱眉头,要不就是哭泣。但是他依旧面不改色,坦然接受了我的热情。
别人抱小孩时,都是把孩子竖得高高的,跟自己的身高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甚至更高。可是我抱小孩时,他直往下坠,我尝试着往上颠,但是颠不上去,很重。我愿称之为幸福的重量,因为抱着他时,心情特别轻快。
我爸不放心我抱着,怕小孩摔下去,还用手在下面托着。
我说:不用,这点力气还是有的。家里二十斤的大米不是我扛上去的吗?
我爸说:这是活物!能跟大米比吗?
我:哈哈哈,我错了。
二十多斤确实不是开玩笑的,我始终不能把他举高,于是他的头一直靠在我的肩膀上,很快我发现右边的短袖有一滩水渍,这家伙居然啃起了我的袖子,呜呜呜。
回去后,我又发神经,像小时候一样,抨击我爸妈抱别的小孩。
他们说:你自己不也抱了的。
我理直气壮地说:我抱没事,你们抱就有事。
爸妈:一边待着去!
我想了想又说:你们带我去他家里,我还想跟小宝宝一起玩。
妈妈说:小宝宝喜欢跟同龄人玩,不喜欢跟你玩。
……
真的吗?
我不信。
8月25日
我有罪,我不该大晚上不睡觉看小说,看到凌晨三点。
早上起来时,头快裂掉了。
但……真的好看!
很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了,还是古早文对我的胃口。
现在要是有作者这么写的话,肯定会被网暴的。
就不展开介绍了。
在家的这几天,白天我一直在看斯丹达尔/司汤达的《红与黑》,才看了大半,但是毫无疑问,我从此版本的超长的序开始,就已经喜欢上这本书了。
很多读者可能不会喜欢这种序,因为它把一本书的大致内容讲了一遍,剧透得很彻底。就像b站的up主解说视频一样,你不用自己亲自去看冗长的电视剧、电影,他在十几分钟内就已经帮你扒完了。
故此读者看书时,没有那么强的好奇心,去自我揭秘接下来的情节。
我倒是无所谓,除去一些小说、散文等合集的书,长篇文我都是从第一页开始看的。比起怀着探索欲去阅读,无惊无喜式的阅读,我觉得体验感也很好,事先给我做足了思想准备。
喜欢一本书是件很主观的事。
为什么会喜欢呢?
我个人的理解是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也就是说可以很轻松就共情其中的人物、言行、举止等等。
在读书期间,我很少有这么大量的阅读批注,有种跟书中的人对话的感觉。
有时我会责备于连过于敏感,也会钦佩他对个人事业的野心、努力与勤奋;有时会很心疼德·莱纳夫人对爱情的付出,觉得她分不清爱情和激情的界限,但又同时认为我如果处在她的境遇,也未必会比她做得更好;对于德·拉莫尔小姐,现在给我的感觉还是一个娇蛮的千金大小姐,她的个人魅力、家境、美貌等,让所有男人对她俯首称臣,唯有于连对她爱搭不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冷漠,所以火速吸引了她的注意,说到底就是个小姑娘的心理。(看了序后知道,她远非于此,我只谈一下初印象)
于连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的敏感、高傲、自卑等等,让刚从那个年纪跨过来不多时的我,很难不产生“我也这样过、我也是这样”的心理。
包括他和德·莱纳夫人的感情,我也是完全能理解这段爱情的,虽然我本人并没有过这种禁忌的爱恋。
现在,我看到了于连和德·拉莫尔小姐感情逐渐升温的地方,知道结局,但很遗憾不能发表什么看法,还没看到最后呢。
我认为,好的作者他是懂男人和女人的,对人性的把握,深邃而隽永。
显然,司汤达就是这样一位作者。这本书从问市起,就颇有争议,作者说要等五十年,才会有读者。不用说,这本书是成功的,两百年后,仍然风靡全球。我父母年轻时读的书,我现在又在看。
这本书无疑是很适合年轻人看的。
主人公就是一个年轻人嘛,看他的奋斗史,难免不会想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挣扎,比如说那个时期在法国所谓的好工作,也是于连为之奋斗的目标:一是宗教类的职业,例如当主教;二是进军队,例如军官。
就像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对进体制内的执着一样。
于连也是一样的。
尽管他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说,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也是一样的会经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如果只把这本书看成爱情小说,那一定是很狭隘的了。
书中爱情的篇幅确实不少,但是并不能从中读出romantic的感觉,反而读出了刚刚提到的,对人性的剖析。
每当我爸看到我看各种世界名著,很多都是小说且内含爱情成份的小说时,他总是劝我等我40岁之后,生活、工作稳定下来再去看这些书,我现阶段应该看一些哲学类,具有思辨性的读物。
但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一旦说“我等到xx岁,再去干嘛干嘛”的时候,多半很难干成了。
这是一句很危险的话。
我想跟他说,你也去重新看一下这本书,真的也很思辨……
只可惜我爸不会听我的建议,就像我也不会完全听他的一样。
话说我最近确实买了几本《人民日报论坛年编》,想学习一下这种比较正式的文风。
晚上去吃了潮汕牛肉火锅。
一个广东人在我们这儿开的店,转眼八年了,除了我家门口这家店,还在市中心开了家分店,由此可见,生意是很好的。
两口子都很会做生意,看见我爸都“x哥x哥”的叫,也会给一些折扣。
以前我爸来吃饭,都不看菜单,直接告诉老板来了几个人,老板照着人头上菜。
爸爸昨晚莫名扭捏起来,没有在微信上跟老板说好,到了那儿才取号、等座。
在我们小城市,吃饭要在外面排队,说实话,我有点不适应。
老家除了海底捞,感觉很少有需要排队的店。
等待期间,我说:今天怎么不事先跟人家说好呢。
爸爸挖苦道:人家现在生意做大了,估计也懒得理我了。
没想到我爸会这么说,我总觉得极度的讥诮就是极度的不自信……
反驳道:人家生意人怎么可能把客人往外面赶!
爸爸:那倒是的。
我想买个饮料,但是要过马路才有得卖,有点不想去。
我爸说:你不敢过马路吗?
我点点头。
然后我爸就准备对我重拳出击,教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