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旬,正值暑假。
热死人的劲儿头正兴。
傍晚时分,大地上热气却并无消退之意。
和谐西路位于郊区,外国语学校南校就坐落于此。
整条路上行人稀少,显然大家都不愿在这样炎热的天气出行,路边一排柳树的枝条蔫巴巴地垂着,筛下来细碎的太阳光,树上发出的蝉鸣声显得格外撕心裂肺。
这一带有些偏僻,然而学校后的小巷子里却颇具几分市井气息。
不正规的旅店网吧一家连着一家,在学校的滋养下雄起。
云霄饭馆内,一名穿着外校初中部校服的少年靠在柜台前,边数着钱,边与老板讨价还价——
“我都在这儿干这么久了,您这钱扣得是半点儿不手软。”
“您是不是少给了我五十?可别欺负我年纪小啊……”
“见义勇为不给点儿奖金?我这也算为咱这店招揽了不少生意吧。”
老板抖了抖满脸的横肉,指着少年手中的钞票,“你这个月可足足迟到了三天!这钱我都是一点一点往回收的,要真按合同算,你可不该得这么多。”
“你救的人跟我这店有半毛钱干系?采访那人可还摔碎我一只杯子,我都没算进来呢,还有.…”
李炎摆了摆手,把钱塞进书包里,合上拉链,没再听老板掰扯下去,直接起身走出了饭馆。
这周扒皮,有那数钱算账的功夫好好研究研究菜品,还至于生意这么惨淡?
没等李炎在心里把老板吐槽个痛快,他兜里的手机就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看了眼来电人名字,他心中愈发烦躁,将手机调了静音便又放回了兜里。
打电话的是他爸,因为几单大生意把他一个人撂在这地儿两个多月了,期间不闻不问。
这次打电话过来,八成是突然想起来自己在这世上还流落了个亲生儿子,特地来问问他这个儿子还活没活着。
李炎拐了两条街,到了自己家门口。
他站在院外打量了一下这栋二层独立小别墅。
啧,成吧。
连儿子都忘了,也不忘把房子置办得排场。
临进家门时,他又摇着头叹了口气。
害,他爸这人跟谁都抠,对外人多拿一分钱都肉疼得不行,给他的生活费一个月也是紧紧巴巴的;连他自个儿也不放过,能省一顿就是一顿…这半辈子也就大方了这么一件事儿。
明明手里握的全是几百万资金流动的大单,却还要带着他在校门口文具店里跟老板计较那三块五毛的零钱,好巧不巧还让他几个同学看见了。
不出三天,谁都知道他“家境不好"了。
前段时间,他甚至在自己桌兜里发现了一袋不知道是谁塞的零食。
李·并不是很穷·炎:“……”
抠搜如他,自然没有辜负同学们的好意,心安理得地以穷人的新身份收了这份补贴。
有了这层身份的加持,同学们对于他撬自习去打零工的做法也很是赞同且深表同情。
李炎刚推门走进去,乌漆麻黑的扫地机器人便迎了上来。
"呼呼呼,嗡嗡嗡……"
李炎:“?”怎么今天这b还活着?
下意识地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角几上同样乌漆麻黑的小爱同学,他习惯性地想要唤醒:“儿子,说话。儿子……小爱?”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两秒之后,他朝着小爱同学乌漆麻黑的身体翻了个大白眼儿。
就在昨天晚上,不堪重负的小爱同学哧哧两声躺了过去,撂挑不干了。他捯饬了半天没修好,也就放那儿没再管。
估摸着是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又诈了个尸,把扫地的给唤醒了却没能按时关闭。
李炎默默地掏出手机,强制关机了地上那个看起来并不怎么聪明的黑饼。
完成了今日使命的小机器人嗡嗡两声,沉默在了门口。
李炎没再管它,径自上了二楼,关起房门。他掏出书包里的平板,带出了几张现金。
哦,这是他的工资。
他三五下把钱收进抽屉,又从书包里翻出一摞破破烂烂的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一些公式和算法,压在最底下的纸上画着几个平面模型。
一个多小时后,坐在书桌前的李炎停下了握着笔勾画的手,满意地欣赏了几眼屏幕上抽象的代码,伸了个懒腰。
模型是他建的。
恰巧这时,一旁的手机响了起来。来电人显示“赵文卓”。他顿了两秒,接通电话。
几个月前,就是赵文卓引他到云霄饭馆打零工的。
“小炎,周末有空吗?"赵文卓的声音从手机声筒传出。
"说事儿。"
听着开场白,李炎就已经猜到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果不其然——
“我生日,在夜色包了个场,你记得来。”
“不去。”
“哎呀小场面,随便玩玩儿,你过来……”
行吧,那就陪着玩玩儿吧。
李炎伸手薅了薅自己的头发,应道:“行,说个时间。”
得到应承,赵文卓欢天喜地地继续说:“周六下午七点,你甭吃饭了,到那儿再吃。”
得,这是叫他甭迟到的意思。
李炎走出房间,靠在了楼梯口,电话那头的赵文卓跟他叨叨起了学校里的杂事儿。
他单听着没有应声,随即推开浴室的门,“我得洗澡,先挂了。”
说完,他立马挂了电话。
“我跟你说,他简直就是……哎不是,喂?你别……”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嘟嘟声,还没吐槽完的赵文卓憋屈地收了手机,听到旁边传来隐忍的笑声,他便一巴掌拍在了旁边学生的后脑勺。
坐在他旁边的学生感到不会再快乐了。
他暗自腹诽了几句,嘴上却不敢吱声,只揉一揉被拍疼了的脑袋,斜眼一瞟赵文卓,发现后者在摆弄手机,便悄悄地抬屁股往远离他的方向挪了挪。
趁着晚自习的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赵文卓单手插兜快步跑出了教室。
一溜烟儿地窜进厕所,他又拨起一通电话,这次倒不是打给李炎。
电话刚接通,对面便传来一声“喂”,声音压得极低。
受对面的影响,赵文卓下意识地降低了说话的音量,他问:“小朋友,老宋找过你……”了没?
“找了。”还未说完,对面极快地回复了一句。
握着手机的赵文卓扩大了音量,“那下周你上台不上?”
“不上。”
“为啥不叫你上?他都还喊我去了。”
俞轩调低了耳机的通话音量,回道:“这次汇演挺正式,请了专家,要的净是科班出身的演员。”
文娱汇演是每年必办的传统,今年的定在下周。前几年舞台院的主场一直被几个规模较大的剧团担任着,今年这些剧团都去了剧院,舞台院便轮在了他所在的剧团头上。团里统共担了三个节目,开头便选的是《春闺梦》唱段。
老团长激动不已,早一个月就喊过赵文卓,叫他回去参演。
老团长姓宋,团里的人当面都要敬称一声宋老,私底下则更爱叫他老宋。团里有个传统,每逢演出,定要事先通知所有的团员,不参演的如果得闲,就一定得前去捧个人场。
俞轩就是被通知赶去捧场的。
“还有什么事儿等放学再说,先挂了。”收了手机,俞轩推开半扇窗。
余晖洒在大地上,分了一束斜斜地照在他所在的位置。
窗外有微风起,身上的燥热便退了一些。
他继续埋头写起了试卷。
半面题写完,俞轩的同桌将脑袋移了过来。
同桌裴庄妍扫了眼他摊在桌面上的词汇书和一摞试题,开口问道:“俞轩,你以后要出国留学吗?”
俞轩点点头,应道:“家里是这么安排的。”
裴庄妍凑到试卷面前,磕磕巴巴地读出了阅读的第一句。
"好长啊这句话,怎么分析啊……”她小声地嘟囔着。
俞轩扫了一眼,用手中的笔圈出了关键词,“这句话……”
“打住打住!"裴庄妍却是阻止了他说下去。“轩宝你自己做吧,反正讲了我也听不懂,我的短期目标就是把这次期未考试平安度过,就好啦。”
说完,裴庄妍颇为勉强地挤出一个笑。
瞥见了她桌上的同步训练,俞轩乖巧地点点头。
刚看完一道题的题目,裴庄妍又凑了过来,盯着他手中的试卷,说道:“不过..….老师说这个好像有点难度,你能过吗?”
俞轩没再抬头,撂了句话:“术业有专攻。”
听到这声波澜无惊的回答,裴庄妍下意识地看了眼俞轩。
少年还在写题,由于天气炎热,校服袖口被翻卷至肘部,露出一截清瘦的小臂,骨感十足的左手握着笔。
裴庄妍极快地扫过他的侧脸。
他蹙着眉显出一脸认真的模样,红色的校服领口外翻着,露出一截光洁白晳的脖颈,微微卷曲的长发被束在脑后扎了一个小揪楸,随着少年的动作小幅度地晃动。
北校八年二班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女生拿过同桌的英语教材,悄悄地往其中一页塞进一张小纸条,又把书放回了原处。
晚上八点四十分,北校初中部的晚自习下课铃准时响起。
教学楼里往外涌出了大波学生。
八二班的晚自习时间被数学老师占用,铃声已落了许久,但迟迟没有下课。
楼层的灯接连关闭,走廊里的人群吵嚷声渐小,值日的学生也三三两两地离开,八二班的数学老师却不知疲倦,依然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强调做题步骤。
走廊的尽头站着一名学生。
他身材出挑,后背抵着窗台,懒散地靠在墙边。蓝白相间的校服凌乱地勾勒出他的身形,走廊里冷白色的灯光打下来,为他整个人笼上了一层沁冷的光。
顾子琛一只手抓着笔记本,另一只手握着笔正在本子上勾画着。
他想趁着等人的这点儿时间,把今天老师留的题目写完。
当他合上本子的时候,教室门正巧被人拉开。
首先走出来的是那位拖堂的数学老师,紧随其后的便是他要等的人。
当看到某个晃着小揪揪出来的身影时,顾子琛眸色一明,立马敛了散漫,直起身子站在灯光下。
俞轩出了教室,一眼便看到了他,两人之间还隔着段距离,他便迫不及待地开口喊了一声:“哥。”
看着少年欢脱地朝自己跑来,顾子琛噙着笑应道:“刚写完题,你就出来了。”
俞轩在他面前站定,他习惯性地上下打量少年,目光快速地扫过他的全身。而后,接过少年手中的校服外套,动作自然地搭在自己肩上。
俞轩眨了下眼,被顾子琛轻攥住手腕,拉着往外走。
路上有穿着红白校服的同学朝俞轩打招呼,他都一一笑应回去。
孟夏的夜晚难得晴朗,天幕高远。几缕清风从人身上拂过时,解了闷气,也不会使人感到寒凉。
夜幕下,灯火荧煌。
两名少年一前一后走在繁华的街道上,身边是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闪烁着的霓虹灯。
一路上始终落后一步的少年突然加快了步子,与同伴并列而行。
他问:“哥,你周六有时间吗?"
闻言,顾子琛偏头看向俞轩,不答反问道:“我有没有时间,你还不清楚?"
有,且非常有。俞轩颇为满意地想着。
“那你跟我一起去吧。"
“可以。”眉眼间净是少年人特有的朝气与坦荡。
实际上,俞轩不开口,他也是会跟着的。
没别的原因,放自家崽去那种地方,他属实有些不放心。
眼前的人生得白净,两颊有些婴儿肥,笑起来还会露出两颗小虎牙,本该含情的桃花眼长在这样一张毫无攻击性的脸上,更显出几分无辜与书卷气。
作为跟俞轩一起长大的发小,顾子琛清楚得很,这人远非外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乖巧无害。
翘课打架混网咖、不写作业打马哈,此类令老师们头疼的事儿一样都没落下,他全干过。
一开始学校还会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