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回家去,翻了两个大行李箱出来,开始往箱子里塞衣服和洗漱用品。
陈今是打算要在古镇住上十天半个月,想着可能还得搞卫生、种树什么的,大部分都是耐脏的衣服。一看,都打着百优的标签。
大橘可能是知道他们要出去玩了,跟着跑上跑下,它最喜欢的玩具也给叼了过来,陈今单独找了个行李包装它的东西。
收拾到一半,陈今把沈百川安排去检查家里的水电,他们要出门了,冰箱里的东西得处理掉,或者干脆带去古镇的家里继续吃。
“不知道咱们新家给弄成了什么样子,想早点去看了。”
里面肯定是家具、家电都齐全了的,但还没住人,里头肯定空荡荡的。
沈百川脸上的表情不明显,但收拾东西的速度都变快了起来。
拿袋子把家里的水果装起来时,手指翻飞,像是在弹奏钢琴。
他小时候练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后来觉得没意思给停了。
但在古村开始装修选家具时,他们去逛街路过一家琴行,陈今心血来潮进去看,他也心血来潮地给她弹了一小段。
陈今当时就豪气地预定了一台最好的钢琴,说要送到在古村的家里。
当时陈今说,古村那边地大房子大,他敞着大门弹钢琴,就算弹得不好听,也不担心扰民。最多就是扰了住左边的小姨和住右边的大舅......
想到这儿,不自觉地就扬起了笑来。
听到陈今下楼的咚咚咚声,沈百川停下动作过去看,见她拎着个大行李箱下来,正要去接过,陈今躲开了,道:“你去拿另一个。”
一人忙一点,又细数了一遍,没发现有漏掉的,就开始推箱子出门。
除了两个大行李箱和一个行李包,还有封着的好几箱东西。剩两个大玩偶给装到了车子后座上,大橘跟着上车,没去抢副驾驶位,而是挤到了两个大玩偶中间。
像是突然多出来的一个玩偶。
“小陈,你们这是出远门呢?”看这架势,不会是小两口带着猫开车旅行去吧?
“不是,我们去古镇上住一段时间。”
“是古村旁边的那个小镇?”费解,不懂那里有什么好住的,说是去古村住,他还觉得正常。
夏天嘛,去古村那儿,正好消暑。
“我和几个舅舅小姨都在那买了块地,建了自家的房子。孔教授,您改天去古村玩,顺路去我那儿坐坐,我大舅家里有好茶。”
怪不得说去古镇住!
嚯,这小陈说买地建楼就买地建楼。
孔教授笑着隔空虚点了下,道:“你也好意思说拿你大舅家的好茶来招待我,得,过两天我和我几个老同事去古村待几天,就顺路去你家里讨茶喝。”
“哈哈,好啊,一定要来啊,不用不好意思,我大舅家真的有好茶。”
孔教授笑道:“你这个小陈......行,开车注意安全。”
开车出城,然后奔着古镇而去。
就一条大道,一路开下去遇到的第一个分岔口,拐进去继续一路往前开就行。
“要是开发旅游的事真能成,这条路得修一修才行。”
出城的大道好走,但拐进了分岔口的路就一般了,有些路段还有些坑洼。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开着车,晒进来的太阳光弱了很多。
夏天就是这样了,到傍晚七点还亮堂着呢。他们路过古镇时,也才六点半,比预计的要迟了点,这会儿漫天的晚霞,整个天空漂亮得不像话。
不用穿过古镇,顺着大道往前开,看到了路边的“西溪古镇”牌子,然后再往前开一分钟,从大道拐进小路开进去,路挺宽敞的,路两边都光秃秃的,都是菜地,但现在没种上菜,穿过去这段小路,就到了几座整整齐齐的小院前。
一排过去五座小院,就大舅和三舅两家明显大一些,剩下三座小院都差不多大。
搞得古色古香的,像是古装电视剧里的房子。
大舅和三舅家挨着,此时三舅家大门敞开着,听到车子动静,三舅妈出来一看,果然是他们,招呼他们先吃饭。
“还以为你们七点才能到......”三舅妈边说边朝左边的厨房喊:“三妹回来了,赶紧把菜下锅。”
三舅妈一喊,堂屋里正看电视的俊俊和禾禾跑了出来,“三姑!”
“呀,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前天,二叔送我们来的。”俊俊抢答,然后兴奋地陈今道:“三爷爷说要往池塘里放鱼了!”
禾禾也抢着道:“有好大张的荷叶,三爷爷种的!”
地是去年买到/租到的,今年开春,三舅就乐颠颠地跑过来开荒了,最先忙活的就是承租下来的池塘,三月份就给种上了莲藕。
现在七月中旬,正是荷叶满塘的时候。
一边应和着两个小的,一边忙着看院子里的布置。
其实他们几家的内部布局差不多,正大门进来,左边厢房厨房和餐厅,右边厢房是客卧,正屋两层,一楼就一个套间和客厅,二楼又是两间房。
厢房两边门前还有廊道,屋檐遮着,遇上下雨天也不用担心进进出出的不方便。
陈今和小姨家里有些不一样,她们两家用不着那么多房间。
正屋也是两层,卧室安排在了楼上,一楼全是客厅。
陈今连客房都没留,可以做两间客房的右厢房,打通了做个书房。
做了好几面玻璃墙,这样,就算围墙高了点,哪都能亮堂堂的。
“三妹,俊俊、禾禾,过来吃饭。”
“来了。”
这里也就大舅大舅妈、三舅三舅妈和她、沈百川,还有两个小的。
陈今边接过沈百川递来的碗筷边笑道:“大哥二哥把你们这当幼儿园了?”
以前常穿衬衫或者立领衫的大舅,此时穿件宽宽松松的蓝T恤,没精心地打理发型,人看着粗糙了很多,但精气神比以往好多了。
大舅大手摆了摆,道:“我让他们把孩子送来就行,看见他们就嫌烦,我让他们回去忙工作去了。”
再抬头一看吃得喷香的俊俊和禾禾,道:“看,我就说,孩子哪有那么多挑食的臭毛病,都是他们瞎惯的,过来跟着跑几天,现在吃得好睡得香,机灵劲都上来了。”
三舅一边给大橘喂菜一边附和道:“是啊,孩子嘛,还是多跑跑的好,身体结实了,以后干啥都能干好。”
吃着饭,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他们这儿再过去的、更靠近古镇的几家。
“周文明、陈五、村长、老支书,哎,还有谁家来着?”三舅妈忘了自己村的还有谁也跟着过来买地建楼,但别的村的,她倒是知道。
“张乐业家里也跟着买了,不过他们家买到了镇子上,说是新规划出来的一条街,小小一块地,肯定没我们这边宽敞。还有刘满堂家,哦,还有个秃头三。就光听别人喊他秃头三,我也不知道人本名叫啥,剩下几个,不是桥西村的就是木塘村的,反正我没见过人,也不熟。”
三舅补充道:“咱们村的,还有马桂花家吧,他们家也是买到镇上去了,说在这儿买地不值当。还有那谁,江可欣,也回来买了块地,搞了个特色酒店,还没完全建成。”
陈今:“......”
好嘛,真是又要搞出一个村来。
像周大婶、可欣姨、村长他们这几家搬过来,陈今是一万个高兴,这样多好啊,以后大舅他们在这儿养老,还有熟悉的老邻居。
要是没那些讨厌的人来就好了,看他们买地建房,就跟着一起建,真以为能赶上拆迁呢?那绝对没有的事情。
但是,这些地也不是他们家的,他们也没法拦着不让人买。
三舅说,现在天气不适合种果树,等到九月份,天气没那么炎热了,再把承包的果林清出来种上果树。
“一样种一点,以后咱们自己家的水果都都吃的了。”
陈今赶忙道:“三舅,给我留两棵荔枝树,我给种院门外去。”
“成,到时候给你挑棵好的。”
禾禾赶紧跟上,“三爷爷,我要种芒果!”
“行,都种!”
吃过饭,陈今和沈百川去开自家的院门,把车上的东西给搬进去。
大舅他们也跟着过来帮忙收拾。
“带这么多东西,不回去上班了?”
陈今回:“还是要回去上班的,我放假了就过来。”
真要让她回来开始退休,她就该烦了。
公司的事情有人做着,没必要非得自己守着,回来这里养老更不成了,她又不是真的会种田种菜,回来玩一段时间还会觉得有意思,玩半年就得撂挑子了。
沈百川把行李箱给拎上楼去,剩下的箱子都放在客厅里,等着明天再慢慢拆。
俩大玩偶往沙发里一放,客厅瞬间就不空荡荡了。
屋里的灯饰都是她和沈百川精挑细选的,现在才看到效果,确实好看。
“床单那些,我都给你扔洗衣机里洗过了,前天晒了一整天。”
陈今弯腰下去嗅了下,道:“闻道太阳暴晒的味道了。”
“这几天就不用瞎忙活了,到点了自己过去吃饭,在家省点油,不用开火了。”
陈今笑嘻嘻地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和沈百川做饭也没很好吃,当然要去三舅妈家里蹭饭吃了。”
“哦对,明早没早餐吃,镇上赶圩日,你们到镇上买吃的去。”
“好!”陈今点头应了下来。
隔两天就是一次赶圩日,节假日就不算这个,节假日天天有人去赶圩。
搬离桥东村太久,差点忘了赶圩日这种热闹日子了。
大舅把他们这小院里的房子都转了个遍,上来左右看了看,道:“就两间屋,以后来客人,都得睡地板。”
陈今道:“没事,可欣姨不是准备开酒店了嘛,以后有朋友来了,让他们住酒店去。”
“......就你知道省事。”大舅估计是觉得说了她也不会改,懒得说了。
到了九点,长辈们都说要回去了,小的得早点洗澡睡觉去。
禾禾还想着留这边住,被大舅妈给哄走了。
就连大橘都差点被三舅给带走,要不是大橘跑得快,现在都出大门了。
沈百川去送他们出去顺便关大门,等他转身回来,就见陈今蹲在正屋门前的石板台阶上,跟他开玩笑说:“以后我们也把小喇叭送过来让舅舅舅妈他们带好了。”
肯定能带出个壮实的小崽子。
看着沈百川一声不吭地往里走,陈今起身跟上,问:“你不同意啊?”
沈百川停下脚步,站在楼梯上居高临下地对陈今道:“同意啊,早点上楼洗澡早点睡觉,小喇叭说不定还能早点来报道。”
陈今:“......”
他们第二天出门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多了,三舅妈都带着俊俊和禾禾逛了一遍古镇回来。
看着他们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一手牵一个娃,把他们给哄走了。
陈今心虚地摸了摸鼻子,催着沈百川赶紧走。
离得近,开车过去就没必要了。而且,镇上的街道小,开车进去就是被堵的命。
“买两辆自行车?还能骑车去古村走走,锻炼身体,是不是?”
“嗯,你是要多锻炼。”
“......”陈今真想把他一脚踹进路边的稻田里,要不是从小就被灌输“不能浪费粮食”的思想,他铁定遭殃了。
“没见过赶圩的样子吧?其实和年底去买年货挤市场差不多,现在就是人没那么多。但要是过年的时候来,这里肯定很挤。”
“哦,今年你就能体会了。大舅说今年来这儿过年,嘿嘿,不在市区,可以随便放烟花点鞭炮了。”
“哎,吃云吞吧,好久没吃了。”陈今拉着他直奔一个小店里,要了两碗云吞。
店里挂着明星的海报,还挺时尚的。让陈今想起了八十年代那会儿,开的小店里都是贴报纸的多。或者挂张主席的画像。
“好吃。”陈今一口下去被烫得话都说不清楚,灌了两口水,才放慢了吃东西的速度。
头顶上的绿色大风扇呼呼地转着,老板在门口摆了张长桌,一边做云吞皮一边和街道对面卖粉面的老板唠嗑。
正在讨论家里孩子读完高中是要送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