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饿了。你们一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保证我不饿呢?”还未等少年郎说话,伊歌率先开口道。他的气质带着天然的飒爽之气,丝毫不像天真无邪的少女那般,然而问出的问题又给人感觉相当奇怪。
少年心想这应该是哪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平时被人伺候惯了才会如此。要不然也不会轻易被两个无赖给哄骗到家里。于是少年回答道:”大姐姐,我们这都是农户,要去镇上才能找到吃饭的店。要不先上我家吃饭吧。放心放心,我们家就我和妹妹,绝对不是坏人。等下午我找村里的大伯送你去镇上,去镇上找官家就能帮你回家了。“
”那走吧。“伊歌言简意赅的说道,丝毫不客气。寻常人都会说一声谢谢,但对伊歌来说,对人族是无需有如此习惯的。
一路上,少年郎跟伊歌介绍了自己。少年郎名叫肖石,15岁。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叫肖玲,10岁。父亲因病过世,母亲积劳成疾也在两年前过世。唯一的妹妹也不幸患上和父亲一样的疾病。
”虽然我们家里穷,但是村里的长辈对我们都很照顾。如果妹妹的病能治好,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可惜……连村医都说妹妹的病是先天之症,源于我父族,属不治之症。“
肖石觉得伊歌单纯,他何尝又不是呢,面对一个陌生且并不柔弱的女子,毫无防备的带人回家,还掏心掏肺讲述自己的事情。对于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的他,可能见过最坏的人就是之前遇到的两个泼皮了。
伊歌一路上听着肖石讲述自己的事情,他甚至连自己叫什么也都没有告知肖石。偶尔也就”嗯“一声算是对肖石的回应。听到肖石说自己的妹妹无法医治,他破天荒地开口说道:”你们不是有济苍派,门内医者众多,也不乏医术高明之人,何不去找他们看一下?“
肖石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大姐姐你生来在大户人家,身边不缺大夫。而我们这种偏远农村,能有个村医都是上苍的恩赐。我们村的村医之前落水,是我们村的王家哥哥救的。他为报答,便在我们村住了几年,为村民治病。而绝大多数的村子根本没有村医,大的镇子才会有一两个。而济苍派更是遥远,也不是寻常人能去的,就算带了妹妹去了,也见不到那些大夫们“
”为何济苍派你们去不得?那里可不就是你们人……人族建立的,都是同族,还分什么人能去?“伊歌问道。伊歌对人族之事了解甚少,但对人族的六大门派还是有些认知的。
”大姐姐可能有所不知,济苍派只招收弟子,不对外行医。而门内弟子在学成后可选择去往任何一处医馆行医。倘若要在某个村子里当村医,则得向当地所属医馆提申请。若私自行医,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且他们也不可以私自将医学本领传授给他人。当然这都是我们村医跟我们讲的。他说之所以村医很少,是因为虽然济苍派属于六大门派之一,但只有这一个门派每年招收部分子弟,弟子学成后大都去了大医馆,而每年学成的弟子数量远远不够拯救苍生的。“肖石又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我真的很好奇,济苍派号称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己任,可为何他们不在多地设立医学堂,招收更多弟子呢?“
伊歌知道原因,是神族规定济苍派只可在他们地界招收弟子。神族当然知道一派再大,能招收的弟子总归是有限的。而且考核是由神族规定,每年能招多少弟子,全看神族的意思。但伊歌不知道的是关于济苍派具体的规定,这属于泸瑶宫的管辖范围,他们战神知之甚少。
伊歌说道:”人各有命。说不定将来会有什么机缘能够让你妹妹的病好起来。“
肖石知道这是伊歌安慰他的话,便微笑着说了声谢谢。
不多时他们就来到了肖石的家。肖石的家坐落在村庄的一隅,那是一座由茅草搭建而成的简陋房屋。远远望去,这座茅屋显得有些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可能被风吹倒。走近一看,便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它的破旧与寒酸。
整座茅屋仅有两间屋子,一间用作卧室,另一间则充当了厨房和客厅的功能。屋顶的茅草已经变得枯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漏洞,每逢下雨天气,屋内便会滴滴答答地漏雨。墙壁是用泥土混合着稻草堆砌而成的,表面凹凸不平,还布满了裂缝,冷风可以轻易地从这些缝隙中钻进来。
进入屋内,所谓的“厨房”里,只有一口土灶和几件残缺不全的炊具,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柴火,看起来也是所剩无几,一张摇摇晃晃的木桌和几把快要散架的板凳椅子就是全部家具了。地面是夯实的土地,潮湿天则会有强烈的泥泞感。
肖石并未因家里的寒酸而感觉羞愧,哪怕眼前的人是他认为的千金大小姐。在他看来,他所拥有的已经是父母和自己能够努力争取来的全部,这并不可耻。他放下篓子,将屋内的椅子搬到院内给伊歌坐下,他说道:”大姐姐,我现在就去做饭。屋内做饭烟火大,你先坐外面吧。外面阳光正好。“
此时,门内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正打量着门外的伊歌。她柔声的叫了声:“哥哥。”
“小妹,来。”肖石边说边又搬了一把椅子出来。“这位大姐姐今天来我们家做客。来,你坐在这里和姐姐说说话吧。”
肖玲怯生生的走到肖石边上,乖巧的点点头。她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大姐姐和如此华丽的衣服,她又有点害怕伊歌,因为从他身上,肖玲感觉到的是一种隔阂感。他和村里其他人不一样,他脸上没有和蔼的笑容和温暖的眼神。
伊歌显然看出来小姑娘的胆怯,虽然他不知其中的缘由。面对这么瘦弱无助的小姑娘,伊歌心里竟泛出一丝怜悯之情,但他不知如何表达,只是很生硬的从嘴里冒出:“你过来,坐”。旁人若是看了,更像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对无足轻重的女仆下的命令。
小姑娘便怯生生的走了过去,她还是只是个十岁的孩子,懂得不多,更不知如何与看上去二十多岁的伊歌说话。而伊歌更是一个冷漠不喜多言的人。两个人就静静的坐在院子里,谁也没有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