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远,顾游就看到了师傅家的招牌。
鸡婆山脚下的镇子就叫鸡婆山镇,宁全在镇上修了栋相当阔气的六个门面宽,五层高的楼房。一楼前面是专门定制的各类展示柜。除了挂着宁全的各类荣誉证书,非遗传承的故事,跟某某某的合照,还有一些装裱好的非卖获奖作品。
除此之外就是可直接售卖的各类款式刺绣作品柜台。
后面则是刺绣的工坊,镇上的地不值钱,又连着鸡婆山,没有耕地,又不算林地,整开出了四百多平的院子。师傅家除了这些自己修的房子,还有个开在镇子另外一边平坦地带的三间厂房,县里和市里还有八家门店,此外还有一些开在本地高速收费站,景区,展馆等地方的柜台。
在家里都是师傅收的亲传徒弟,厂里是签合同的工人,在外面看店跑业务的都是公司员工,分类还是比较清晰的。运营模式也不一样,家里做的都是高端作品,宁全亲自带着徒弟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厂子那边走量,除了人工刺绣,还有干脆用机器出货的。
至今还挂在顾游购物车的工具包,就是厂里新开发出的组装线路。
看到顾游进来,守在一楼看店之余再绣上几针的某个大龄师弟喜出望外,“小师兄,你回来了。”他慌忙将绣架旁的手机往里面塞,虽然动作很快,但顾游还是看到上面的游戏人物正释放着花里胡哨的技能。
“今天轮到你守店?小心师傅看见。”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刺绣是真的太枯燥了,所以经常一心两用,这点被师傅宁全深恶痛绝。
“嘿嘿,我没玩,只是看直播,小师兄,咱们一起拍个照呗。”那师弟讨好的笑了笑。
他年纪虽然比顾游大点,但是顾游很小就入门了。除了师傅的三个孩子,宁全后面收的所有徒弟都叫顾游小师兄。宁全是花州人,那边宗祠文化保存完整,又是守旧的手艺人,非常在意这种长幼有序的师门传承。
顾游等他拍照的功夫看了下店里展示的作品,大部分还是以前的那些,“怎么师傅那幅百鸟朝凤不在了?”那是复刻的明代宫廷作品,原作现收藏在故宫,尽管是复刻也是非卖品,师傅靠它拿了个大奖回来,几乎算得上是成名作了。
之前虽然卖了不少存货,但顾游没想到连百鸟朝凤也能卖出去。
“嘿,前段时间师傅有个熟人硬要买,求了好久师傅才答应。”师弟有些羡慕,对着镜头咔咔咔点了好几下,“据说价出得可高,什么时候我的东西才能卖上高价。”
顾游心说你守个店都要看游戏直播,估计还得等个二三十年吧。不过他没说出口,他不怎么摆师兄的谱,没这习惯。
“小师兄,你回来是为了见师姐?她一放暑假就回来了,我还以为她会去首都找你呢。”那师弟看了下刚刚拍的几张照片十分满意,主动提到宁海瑶。
现在整个师门只有宁海瑶和顾游两个人还在念书,他们这些同门说起来还有点羡慕,人总是会对没有选择的那条路抱有没有来的期望。不过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偶尔又会找点细枝末节出来发表一番不屑言论。
“我回来休息几天,先去见师傅了。”顾游跟这个师弟不算熟,其实师傅后面收的徒弟他都不怎么熟,于是只简单聊了两句。他往里面走的时候,看到那个师弟在选照片,师弟看到他的目光主动道:“放心,我等你走了以后再发。”
顾游点头,往后院走。
后院工坊的人不多,好多都是拿了活回家去做,只有特别需要赶工的时候才会都到现场。顾游跟认识的互相打了个招呼,有几个陌生的面孔,有男有女,年纪也都不大,应该是新来的学徒,好奇的看着顾游。
师傅之前抱怨过,现在学徒不好招,静不下来,他现在都连学费都不收了,只想着能收到几个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苗子。
顾游穿过自己以前的工作台,那里已经被分给了另外的人,位置上没人,但摆着的绣线剪刀之类的工具,是正在使用的状态。他没有多看,直接进去师傅的工作室,耳边还稀疏听到新来的在打听他。
宁全正在泡功夫茶,他今年56,尚在壮年。说起来他也是小有资产的公司老板了,但因为是手艺人出身,所以平日里穿着打扮还是很低调,喜欢穿中式褂子,又有点瘦,看起来跟他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挺符合的。
就是他不喜欢穿千层底布鞋,喜欢运动球鞋,说穿着走路有支撑,更舒服。
这会儿他一边泡着茶,一遍跟家里人说着什么,脸上表情说不上愉快,还挺严肃。
他对面的坐的三人,大儿子宁德义今年31、小儿子宁德志27,两兄弟只有老大结了婚有小孩。最后就是小女儿宁海瑶20,顾游的名义上的未婚妻。师娘和老大的媳妇儿孩子不在。
顾游听到大师兄说到什么奶茶店打造联合IP之类的关键词,就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了。
师傅宁全观念还相当守旧,就算评上称号也自觉是个手艺人,但两个儿子却更像是生意人。注册公司,把以前的家庭作坊改成工厂都是老大的主意,老大负责去谈商务,老二负责管工人生产和出货,目前为止劲儿还是往一处使的。
凭着宁全的这个非遗传承人名头,从厂房搭建到开拓销售渠道都受到不少当地扶持,不仅享有税收减免,还能拿补贴,这几年发展相当不错,如今有个顾游这个招牌,公司业务更是水涨船高。
公司起来了,收入增加了,但宁全始终觉得有点不够圆满。
在顾游火起来之前,宁全就有点心结。自从家里开公司之后两个儿子就不做刺绣了。两兄弟经常不是出去谈合作,就是去参加哪里举办的活动,要么就是去开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手上功夫都不到家还到处显摆。
宁全相当爱惜自己的名头,这次听说要开什么奶茶店就直摇头。
真是奇了怪了,他一个搞刺绣的跟奶茶有什么关系,他连奶茶都没喝过。这要是顾游跟奶茶店联合倒是挺适配的,可听老大的意思,这是他们家跟对方合作。
“反正就是跟本地一家茶企联合做概念店,他们是本地茶厂,一直给茶叶饮料做供货方。这不是奶茶店现在挺火的么,他们原材料,物流都是齐全的,就打算自己开门店,跟咱们合作,就是把名头整响亮点。”
“今年开会领导不是还说让我们当地企业抱团取暖么。”宁德义见他爸无动于衷,从做生意的角度说不通,就换了个方向,抬头看到顾游相当热情,“小游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都没说打个电话,我好去接你。”
“师傅,大师兄,二师兄,师姐。”顾游挨个叫了一遍才回道:“昨天回来的,公司安排了车。”
“还安排什么车,家里随便叫个人去接你就是了。”宁全也很开心,招呼顾游坐过去,亲自给他倒了杯茶,“你回来得正好,你师兄他们说要搞什么奶茶店,你也听着。”
老二宁德志没有老大那么稳重,听到顾游的称呼就笑,“你还叫师姐呢。”
宁海瑶白了他一眼,“二哥,前天晚上山居人家我可看见了哈。”宁德志不老实,整天就知道跟一帮哥们儿鬼混。
宁德志瞬间举手投降,打眼去看他爸表情,见有发怒趋势,赶紧推顾游做挡箭牌,“小游,你觉得怎么样,你们大学生应该懂不少,而且你现在也见多识广。”
果然宁全面上立马高兴了点,就等着顾游说话。
顾游哪里懂这些,不过他听过徐津禹他们谈过几句Shanna,说这个品牌砸出来季家可花费可不菲,按说季家的渠道够多够硬了,但现在做品牌就是实打实的营销成本。这家茶企做原材料供应,那就是没有自己的茶叶品牌,现在要做奶茶店,也不知道对方打算投入多少。
而且他也不清楚大师兄具体是怎么跟对方合作,只道:“二师兄,我才大一呢,专业也不是市场营销这类的,哪里会懂做生意。”
宁全有些失望,他读书不多,就看读书人有光环,顾游考上重点大学,还出名了,他就觉得顾游应该什么都懂点。
宁德义倒觉得顾游还是原来那样踏实,非常满意。大学生又怎么样,现在公司还不是招了好多大学生。“奶茶店而已,我们也不是没有开过店,经验上还是有的,这个生意其实主要靠加盟。”
接着又细数了一篇市面上奶茶店的加盟费用,有多大的潜力。
顾游听着就感觉有点跑偏了,他以为只是像之前看到过的奶茶店那样,做个联名活动,说起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现在听大师兄说的,怎么像是要自己开店死的,那这还真是跟刺绣挺不沾边的。
说到最后,宁全还是不松口。
等师娘带着儿媳妇和孙子过来,见着顾游表情有点别扭,尴尬中带着为数不多的热情地招呼他一起吃午饭,这事就放到一边暂且不提了。
师傅家的饭从工厂运转起来后就去厂里边吃了。
主要家里人多,除了自家人和徒弟们,还有在外面跑的业务员,定期回来的门店店长,每天吃饭的人数都不一定,时间也不一定,家里开火也开不过来。
干脆就都去厂里吃食堂。
只逢年过节只有自己人的时候,才会在家里开火做饭。顾游回来的时候不年不节,自然也就是跟着去吃食堂。
厂里的食堂也是有单独房间的,中午宁家人老老少少的,加上顾游还有几个徒弟加起来坐了两桌。
顾游旁边就是宁海瑶,满桌人眼神都有点八卦,不过没人起哄,都知道去年夏天的时候,顾游跟宁海瑶订婚,师傅他老人家倒是高兴得很,师娘却不是很满意。
“为什么不满意啊,我看小师兄挺帅的,而且人家现在都算是明星了。”新来的女学徒,悄悄跟今天看店的师兄打听。
看店师兄咋摸着嘴说道:“也就是现在了,当初小师兄还没红呢,也就一普通大学生。”
“当时他什么情况啊,师娘怎么会不满意?”
“他家里没人了,亲妈死了,亲爸跑了,姥姥姥爷都死了,就剩下他一个独苗苗。其实当初按普通人来说他也还行,有房有店面,还是名牌大学生。可咱们师傅那几年不是起来了么,看这厂子,再看看镇上的人,哪个见到咱大师兄二师兄不都宁总宁总的喊。”
“师娘看不上小师兄的条件,那怎么还直接订婚了。”师傅家前几年起来的,婚可是去年夏天才定的。
“哎,家里师傅说了算呗,他老人家喜欢读书人,而且别看师傅收这么多徒弟,以后最可能继承他手艺的就是小师兄了。又从小带大的,早就算半个儿子了,那感情肯定不一样。”
“这不是还有师姐么,师姐也学得不错呢。”女学徒不满。
“哎,这你就不懂了,咱们这派以前传男不传女呢。”
“那小师兄岂不是相当于上门女婿?这么说也不错,以后还要叫声顾总。”
“想啥好事呢,上面两师兄把着公司,小师兄最多算……”看店师兄想了想,“大师傅,还是那种不会被挖走的大师傅。都不用给他分股份,他跟师姐是夫妻,肉怎么着都烂在自家锅里。”
“嚯,还能这么算。”女学徒年纪不大怎么也想不到还能有这一层,“那岂不是很坑?还好现在小师兄自己事业也发展得不错。”
“啧啧,可不是呢,要说还是咱们师傅眼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