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沈初神色十分认真,全然没发现,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个人。
“夜深了,歇着吧,明日在忙。”
熟悉的声音传来,她转过头,细看,眼睛有些红。
“好。”
乐谦看着妻子的字,更多的还是欣赏。
“你这一手字,写的是真不错。”
白色宣纸上的小字娟秀工整,十分好看。
“我自小便陪着祖母一起抄经。”
忆及往事,沈初神色有些动容,看着面前神色温柔的夫君,她突然想到那些年抄经的时候。
虽一直表现的心无旁骛,可心里有时候还是忍不住的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让她日后能够嫁到一户好人家,公婆和善,夫君恩爱,子嗣康健,不求大富大贵,只盼晚年也能儿孙绕膝。
眼下看来,她这个愿望也实现了。
“睡吧,时候不早了。”
“好。”
翌日上午,沈初最后查验一遍,便让人出去准备采买。
下午,几位大师那边给了回话,二人八字没问题,沈初听后更是开心。
对陈氏她也没隐瞒,说起自己给女儿准备的东西物件。
金银首饰,绫罗绸缎这些都有,除此之外,还有一套小院,私房钱也不少,家具寿木这些,采买现成的就是,十里红妆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要准备的便是请柬,考虑到外地的一些亲戚,必须要提前发出去,婚期虽在下半年,但来回路上时间也不少。
“大嫂,我看都差不多,回头再让人算个黄道吉日,可以准备请柬了。”
“我跟夫君私下也商量过,拿出八百两给侄女添妆。“
陈氏说完,立马就把银钱从袖子里拿出,可见是早都准备好了。
按说给一些金银首饰也成,陈氏不缺这些,可后来一想,还是给私房钱最好。
出嫁后的的妇人,想要把日子过好,夫家娘家是一方面,自己手里的银钱才是真。
沈初看着大手笔的陈氏,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多年来,妯娌二人相处和睦,也是有原因的。
互相尊重彼此,没人会计较这些,大家劲往一处使,都是为了孩子们好。
也没必要拒绝,一来一家人,二来,日后总有由头还回去,女儿出嫁,日后也不是不跟家里人来往。
入夏后,沈初也很少出去,她大半心思都在女儿的婚事上。
婚期最后定在了下半年的十月中,她选了个最好的黄道吉日。
唐铭父母已然不在,他本人也没那么多事情,他家族中也有一些长辈,之前是往来不多,但眼下他有出息,这些人也不会让他不快。
今年能成婚,也是好的。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不过能得一位贤妻,也是他的福气。
等到下聘的日子,他毕恭毕敬的带着媒人上门。
唐铭也不是喜欢打肿脸当胖子的人,他对家里的情况十分清楚,为了表示诚意,除了常规的一些聘金,聘饼,首饰布料之外。
他还把父母留给自己的田地地契拿出了一半,作为聘礼一起送来。
多年来,他都是靠着地租生活的。
沈初也不会贪图这些聘礼,值钱的肯定是要给女儿带回去的。
只要唐铭能对女儿好,本人有出息,眼下他家是没有富贵,可日后说不准呢。
下聘很顺利,过后沈初把女儿叫到跟前,把这些东西添置上后,让她看了看嫁妆单子,心里好有数。
眼下已经是四月下旬,天气炎热,大家都换上了夏装。
沈熙愉也不例外。
她穿着一身鹅黄色的轻薄的衫裙,坐在一旁的罗汉床上,看完聘礼单子,她心情有些复杂。
“外地的帖子,眼下可以发出去了,距离你成婚的日子,还有好几个月,嫁衣也该准备起来。”
“母亲,女儿想去店里买现成的,做起来太麻烦。”
沈初看了一眼女儿,也没拒绝。
“那便买吧,针线活做起来也是繁琐,还费眼睛。”
“母亲,您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好多。”
“这孩子,嫁妆怎么会多。”
“银钱就足足将近三千两,别提其他的。”
“这些都是给你傍身用的,日后你妹妹也是一样,出嫁后,你这上面没公婆,但有些亲戚,来回走动必不可少,别丢了面子,除此之外,那几个自小伺候的丫鬟婆子,到时候你也一并带着过去吧,我把身契都给你。”
熙愉听到这话,点了点头。
她拿起一旁的茶杯,花茶入口,十分清甜,看着为自己费心打算的母亲,她起身坐到她跟前,抱着她的手臂。
"怎么了?”
“母亲对女儿如此好,女儿都有些舍不得出嫁。”
“你跟你妹妹都是娘的心头肉,虽说你还有两个弟弟,可他们跟你们姐妹到底是不一样的。”
沈初拉着女儿的手,面色温柔。
她从前所渴求的,得不到的,后来生了女儿,她全都给她们。
熙愉是家里第一个孩子,自小就被所有人宠爱着,她也很懂事,并不任性。
看着女儿从一个活波可爱的小丫头,逐渐长大,变得懂事知礼,沈初心里别提多开心。
当年那个襁褓里小小的人儿,一晃眼,也成了大姑娘。
“女儿出嫁也是在京城,日后会多回来看您跟我父亲的。”
“好。”
外地的请帖先发,京城的请帖等到了六月中,陆续也发出去了。
如果说之前只是风声,眼下都已经定下,不会有变。
唐铭也不是拿不出手,要说唯一的缺点,那便是家底薄,没了父母双亲,可后者不一定是坏事。
这天,沈霜跟沈雪来了闻家。
二人都记得之前沈初住的那个宅院,但眼下这个,比起她们现在住的地方,已经不差什么。
“愉儿这丫头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姐姐也可好好松快一阵,我这个做姨母的,说来,也该给外甥女添妆。”
后厅,沈霜率先开口,说完之后从丫鬟手里拿过一个精致的匣子,打开一看,内里是一个金镶玉的镯子。
“多谢三姨母。”
熙愉上前接过之后,恭敬道谢。
沈雪坐在一旁,喝了口茶,示意身后的婆子把添妆礼拿过去。
她送的是一对紫玉芙蓉耳环,也不差。
“多谢二姨母。”
“两位妹妹到时候,一定要早日过来吃酒。”
“当然。”
两姐妹来过不久后,沈伯爷夫妻也来了一趟,送了些礼物。
除此之外,还有冯氏的儿媳,家里几乎每日都有客人过来。
一来二去的,也收了不少礼物,沈初也没犹豫,全部都给女儿算到嫁妆里。
嫁妆单子按着规矩,还没到男方家,眼下还早呢,不停的往上加,倒也没什么担心。
乐谦那边,也送出了不少请柬。
沈初当然也会给舅舅家送去一份,不过这个舅舅家,乃是嫡母的娘家。
安阳侯本人知道后,去了一趟宋家。
“姐姐。”
董氏坐在软榻上,心情有些复杂。
“前些日子,我让人想办法联系过初儿,她却私下让人给我回了话,说没必要。”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她已长大,也嫁为人妇,日子很好。”
安阳侯劝解到。
“今日叫你来,是想让你帮个忙,把这个替我送到闻家去。”
董氏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内里肯定不是几封信这么简单的,信纸上,更是没有一个字。
安阳侯没拒绝,私下找人去办。
沈初收到信后,先拆开看,看完之后,她呼吸有些急促,神色也随之一变,过了许久,她把信封里的银票拿出来数了数,而后又一分不少的都装了回去。
董氏诉说了她之前的一些难处,以及当年没能带她走的缘故。
并非是不要她,而是没办法,沈家是死也松口。
信封里有五万两银票,是给她跟几个孩子的。
这钱不少,但沈初也不会要的,没那个必要。
她想了想,让人拿来笔墨,写了封回信,之后又把这些信件跟银钱全都装了回去。
她曾经所祈求的,也没得到,如今一切都已经过去,也没必要留恋。
她也有自己的生活。
母女一场,缘分早已经尽了。
当年的事情,说不清,理还乱,她不怪任何人,说来也是自己福薄,可最终也好好长大。
人都是往前看的。
她不愿意回想当初的事情。
出嫁后,她也曾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她有了孩子,昔日里的爱人私下找上,她会不会不顾一切的跟着一起。
结果是不会。
无论是从人伦道德上,还是从法理上,都是不对的。
成全自己,伤害别人,这种事情,她也做不出来。
纵然有不得已,可人伦纲常不可忘。
董氏当年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自己的嫁妆,她是想给沈初的。
可沈家不是小门小户,既然说是和离全两家颜面,也不会要这些。
沈家又不缺钱,她没带走,人家为了表示恩断义绝,后期直接让人送回了安阳侯府,意思很明显。
之后这些嫁妆又跟着她嫁到了宋家。
董氏收到回信之后,看着一分不少的银钱,可谓是泪流满面。
之前在外,还有些期许,可眼下沈初的所作所为,无疑是直接拒绝。
人老了所求不多,可她眼下十分清楚的知道,沈初不会原谅她,更不会跟她来往,还是想跟之前一样互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