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也犒劳大家,她干脆做点圻朝没有的点心。
他们隔几日一次探店行动,旁的时候轮流生火做饭,或者去买点吃食。
今天正巧就轮到林竹,她刚好今天去备下食材。
但是......能做些什么点心比较好?
她又犯了难,站在厨房里发愣,想了一会儿也没个结果,干脆去集市上转一转。
林竹和成姗姗挽着就出了门,一人挎着个小篮子。
和现代的姐妹出门逛街一模一样。
两人直奔最热闹的卖点心的区域,一人买了一袋香饮子,用各种香料和花材做的,好似现代的果茶。
放眼望去,摞着茯苓饼的、摆摊卖糖画的、吆喝杨梅糖、玫瑰酥饼的......看得人目不暇接,姗姗买了串又红又大的山楂冰糖葫芦,林竹挑了些许酥饼。
接着就去卖食材的地方挑挑看,圻朝经济发展势头好,百姓安居乐业,喜欢甜食,各类蜜糖糕点都卖的不错,林竹又想起一个念头:等闲暇时间,他们也要去探探这制糖、做糕点的店铺。
两人又看了一会,林竹心里有了主意,买了些糯米粉、红豆沙和桂花蜜回去。
回到小院,林竹就让姗姗去休息一会,自己挽起袖子,露出纤细的手腕,预备着要大展身手,挑战在这圻朝制作点心。
她盯着案板上她摆放好的材料,都是从集市上精挑细选来的,虽比不上现代的丰富食材,但也足够发挥创意了。
“没有烤箱,没有奶油,但可以做点简单的。”林竹将糯米粉倒入木盆,加入温水慢慢揉搓。面团在她手中渐渐变得光滑柔软,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将面团分成小块之后,包入红豆沙,捏成小巧的圆形,再用拇指在中间轻轻一按,做成一个个小窝窝。接着,她将红枣切成细丝,点缀在糕点上,最后淋上一层桂花蜜。
“这叫‘桂花糯米糍’!”
虽然比不上现代的精致,但胜在天然。
她成功之后拿出来让大家品尝,那两位馋鬼自然不会吝啬赞美。
林枫嘴里被软糯的糯米黏住,只顾得上比手势,还是成姗姗开了口:“姐姐,你这糯米糍比田记糕点里招牌的定胜糕还要好吃!”
林竹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随即提着食盒去了隔壁。
门口的飞雁见是林竹,二话不说打开了大门,摆出“请进”的手势,林竹道了谢,把给他和无痕准备的那份糯米糍放在飞雁手上,接着就走到晏元青的书房外,门虚掩着。
她探头一看,晏元青正伏案写着什么,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林竹敲了敲门,晏元青在沉思中听见声响,立刻抬头,见是林竹,眼中闪过丝意外:“林姑娘,有事?”
林竹走进来,将食盒放在桌上:“林枫他们同我说,麻烦你找了不少人来印话本子,我特意做了些糕点,算是感谢大家帮忙。”
晏元青摆摆手,示意这没什么,然后揶揄道:“怎么,我不是团队一员了?贿赂我也要利润三七分,不可抵赖。”
“我就知道同你好好说话过不了两句。”林竹无奈,干脆直接打开食盒,一股甜香扑鼻而来。
她将糕点摆出:“这是桂花糯米糍,用糯米粉和红豆沙做的,上面淋了桂花蜜,你尝尝看。”
晏元青拿起一块,仔细端详了一番,笑道:“这糕点倒是别致,我从未见过。”
林竹有些得意,她扬了扬眉:“这是……我家乡的做法,算是独门秘方。”
晏元青咬了一口,软糯的糯米糍在口中化开,红豆沙的甜香和桂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没忍住还是赞叹她:“很美味,林姑娘的手艺真是了得。”
他擦了擦手,忽然问道:“林姑娘的家乡不在洛阳么?那是在何处?”
林竹一愣,心道自己说错了话,随即笑道:“洛阳算我的第二故乡吧,第一个故乡在很远的地方,嗯......说了你也不知道。”
她一歪头,不愿再讲,晏元青只好由她。
“难怪林姑娘总是说些新奇的话,做些有趣的事,现在又有新奇的吃食,倒真是让我愈发好奇了。”
林竹避开他的目光,故作轻松地说道:“人嘛,总要有点新鲜感,不然多无趣。”
晏元青轻笑一声,没有再追问了。
-
几日后,飞雁过来招呼大家,话本印好了。
团队众人将手抄本贴于大街小巷,飞雁和无痕也过来帮忙。
林竹深谙现代宣传套路,画了一个抽象封面,话本子第一页就是个穿薄荷色襦裙的小小火柴人正在流眼泪,以此吸睛。
成姗姗听了林竹的建议,她去发给比较熟悉的店家,让掌柜的放在店铺显眼的地方,客人进店吃饭时可以自取来看,也可以带走,以此进行宣传。
话本子写得有趣,故事也还算抓人眼球,一经传出,迅速引发一阵议论,甚至不少知情人一眼瞧出这讲的是什么事,百姓纷纷传诵,连洛阳知名文士也开始议论纷纷。
有人笑称:“一针见血,直戳奸商痛处!”
“对啊,我就记得是《洛阳食话》先发出来的探店专栏,他们还不信呢。”
更有市井小贩高呼:“买碗面送最新的话本子,便宜又公道!”
林枫拿着话本子在白云八社里分发:“对啊,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的。”
“没错,竹林居士现在还在家里养病呢!话都说不出来!”
林枫说起胡话来也是一把好手,脸不红心不跳,全程心里只记住林竹的二字真言:“卖惨!”
不多久,他们的尽力煽动终于出了点成效。
街坊邻居愿意帮他们说话,书院的学子们更是义愤填膺,他们处于极有朝气的时候,心存正义,最是容不得瑕疵。
学子们纷纷出声:“今日容得报刊抄袭抹黑,明日我等的骈文就将被偷走!”
“没错!”
他们当中不乏能书会写者,自发为话本子增添结局,撰写番外等,自己可以牟取蝇头小利,还能扩大宣传。
林竹顿悟了:原来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溢出效应!
她又眼泪汪汪,看着林枫道:“你们专心念书的人真是好用啊。”
“啊不,真是好心啊!”
林枫:“......”
“现在还没形成打压之势,我还要再让广大学子们再多帮帮忙。”林竹说。
如今将到科举之年,林竹决定挖掘考生新的需要。
她抱着纸笔又进了屋去。
当成姗姗抱着小咪撞开院门时,林竹正奋笔疾书撰写最后一段话。
姗姗探头看去——《洛阳学子赴考饮食指南》。
成姗姗戳着草纸发问道,“竹子姐,你当那些学生都是馋猫?”
林竹狡黠一笑,将最后一句“莼羹虽美忌贪多”写完。
“寒门学子最缺什么?有人盯着他们的银两,我们便暖他们的肠胃。届时发在下期报刊上,家中有学子要赴考的一定有需要。”
“我让财神爷帮我印了些单本,到时候免费发放给学子。”
虽然那财神爷戳着她的脑门:“这也算到我的本金里去,飞雁,记账!”
但总归应下了她的请求。
成姗姗知道林竹口中的“财神爷”“金主”没有旁人,但她还对此事不解。
“可你费尽心思写出这饮食指南,有什么大用么?”
“有啊。”林竹弯了弯眼角,“卖惨卖的差不多了,现在该展示我们的情怀喽。”
几日后,晏元青撑着脸,一目十行地阅读这份饮食指南。
《洛阳学子赴考饮食指南》节选
【晨起养神粥】
“卯时初刻,宜饮桂圆红枣粥。广大学子们可通过此粥调养身体,开启一天好心情~由本团队调查可知:洛阳西市老铺陈米最佳,投桂圆肉约七枚、去核红枣三颗......”
【夜读醒脑汤】
“亥时三刻,寒窗苦读者可饮核桃芝麻糊,首选北山核桃仁,核桃仁届的天花板,本人吃了多次至今还是难以忘怀,洛阳人都去吃!此物最健脑哦。”
【贡院随身食】
“科考三日,可备茯苓糕。洛阳集市最中间那家铺子的茯苓糕,好吃不贵,价格实惠,在洛阳真的是没有对手!!”
最后林竹还写了一段卷末寄语:诸君寒窗十载,所求不过‘不负平生’四字。祝天下所有学子食得健康,食得营养,金榜题名! ——竹林居士留
匆匆翻阅完毕,晏元青放下册子,轻轻揉了揉眼睛,笑道:“如此有趣,怎能叫人不关注她?”
旁边的无痕不敢说王爷是您被鬼迷了心窍,怕是要栽了。
晏元青忽然正色道:“但此举定是有效,在备考期间,她说这叫什么‘情感共鸣’ ,我们且先瞧着吧。”
指南刊发在《洛阳食话》上,单另引发了册子,免费发放给备考学子们。
不少寒门学子攥着皱巴巴的《饮食指南》,眼眶发红:“这茯苓糕制法写得清清楚楚,选择的都是我们也能买得起的食材。”
更有富家子弟的小厮挤进人群跟着闹哄:“我家公子说了,这指南比策论精要还实用呢,毕竟都是些美味,哈哈哈哈......”
“家母略懂饮食,她说了,这竹林居士推荐的都极好,对身体好,还健康。”
百姓们啧啧称奇:“那看来还是这个《洛阳雅鉴》抄的人家!”“就是就是......”
林枫竖着耳朵在白云八社内听别人的反馈,满意的不行,倚着门框嗑瓜子,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