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夫郎是个小跟班 > 第33章 又一年

第33章 又一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夫子授课、考核、总结、复核、继续埋头苦学。很快迎来学期末。好消息是,学院放年假。坏消息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刻苦学习,李万里期末考核,全班倒数第二。

入学时,是倒数第四。现在是倒数第二。问题出在策论上。策论意在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学生们都会委婉些,七绕八拐总能拍些马屁。

李万里不一样,单刀直入,言简意赅,恨不得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上头说说而已,你个穷酸秀才还当真了?

李万里成班里的刺头。夫子对他又爱又恨。时下不缺勤奋的学生,但李万里又勤奋又聪慧。一点就通,进步神速。但容易钻牛角尖,稍不留神容易跑题。这导致李万里的成绩,跟坐飞车一般,上上下下起伏。发挥好时,能跑到班级前十名。不好就跟期末一样倒数。

夫子把李万里留堂教训,“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是真敢说。策论策论,你的策略呢?别整天想着推翻论点。不知天高地厚。“

李万里点头哈腰,知道夫子为他好。近期,他每天睡觉闭眼前,提醒自己是古代人,皇权高于一切。睁眼提醒自己,皇权高于一切。

按照县学往年中举的人数,他至少要挤进前五名才保险。若是竞争激烈的年头,前五名还不一定。

夫子教训完,单独给李万里留书,“学而不厌。过年也别忘勤学苦练。回家路途遥远,趁天色好,尽早出发。”

文绣院比县学晚两天放假。李万里等李秋水一起回家。两天他独自去买县城里的新鲜吃食。其他的物件,县里比镇上贵便没有买。

去时,夏衣冬衣冬被整整两大包。回来,轻车简便。到镇上,两人先去何大舅的面摊。新表嫂在一旁忙活,看着是个温柔的女子。

何大舅给两人各下一大碗面,“每年这时候最忙。想着早些过年好团聚。又舍不得忙活的日子。”有的忙才有钱赚。何大舅的面摊,除过年和表哥成亲那几天,其他时间都没休息过。

一碗面条下去,全身暖和起来。给舅舅家带的吃食,都留给何大舅。告别何大舅,两人准备在镇上买些肉回家。

看着李万里欲言又止,李秋水笑笑,“我自己去买猪肉。酒楼放假晚,你若是想过去看看千阳便去。”李秋水年轻过,自然懂。两人约好时间在东城门口坐牛车的地方等。

临近年关,香满楼人满为患。顾千阳根本走不开。

李万里看着他穿梭在人群之间。笑意吟吟地接待客人。能在这个时代下,大方得体自信满满地工作。李万里既为他骄傲,又有些心疼。跑上跑下一整天,该有多累。

顾千阳忙碌很久,从楼上下来才发现李万里。只是,他实在走不开,只是冲人笑笑,摆摆手。李万里这么聪明,应该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等他忙过一阵,再去看时,人还傻站在那。

包厢里的客人喊他,他不得不走开。两人隔着热闹的人群,楼上楼下匆匆对视一眼。

等顾千阳送客人出门,才得空跟李万里说上两句话,“书院放假了?”

李万里点点头,“刚到镇上。去舅舅那吃了面,顺道过来看看你。”

“现在天冷,赶紧回家去。我走不开。”

“好。”

顾千阳放心,继续忙活。只是,李万里却还没走开。等他再去问,李万里,“我跟阿姐约好在城门口见,现在还没到时间。我站在这里,是不是影响酒楼生意?我马上走开。”

“倒也没有。平常张守他们就在外面守着。年关外食多,现下外面才没闲汉。”

顾千阳在忙碌中,时不时偷偷看向外面,总能看到李万里追随着他的眼光。

不知道李万里什么时候走的,等他有空再去看时,外面已经没人了。心里有一丝丝甜意,却又怅然若失。

像藏着不为人知的蜂蜜,既想人知道又不想让人知道。

两姐弟直接回家。李万里去县学前,跟家里说好。天冷就不让李星和去摆摊。天天在外面冻着,怕他受不了。更怕李天德累倒。

牛车只到村口,剩下的路两人走回去。开门的是李天德,接过姐弟的行李,喊李星和打热水。

一碗热水下肚,胃里又暖和起来。

何玉打来热水,喊两人回房间泡脚。在外面一天,脚都是冷的。

“娘亲算着时间,你们差不多快回来了。这段时间,家里这个时辰都烧着热水。还好今年打的柴火多。”

等两人泡完脚,换好衣服出来,家里才开饭。

李万里有些疑惑,“今天这么晚吃饭?”

“这段时间都这么晚才吃。娘亲在等你们呐。”李星和说。

县里带回家的吃食已经被何玉收拾好。糕点放堂屋,用个小篮子挂在横梁下。其他人家这样挂,防老鼠防小孩偷吃。他们家主要是防老鼠。肉类新鲜吃食撒少许盐放着。现在天冷,一时半会坏不了。

天冷菜甜,咬起来咯吱咯吱脆甜。

“我到了文绣院才知道,刺绣分好几十种。但文绣院教学的嬷嬷只会四五种,我们便学四五种。还有,同批进来的,最小的只有六岁。还是个小娃娃哩。”

听到李秋水在文绣院,李天德等人都为她高兴。文绣院是朝廷大力支持的。等学好出来,不愁找不到绣娘的活计。李秋水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

何玉往深处一想,不由地担心。李万里虽说不用交束脩,但吃喝要钱。笔墨纸砚也要钱。家里负担一人还行。要再负担李秋水就难了。家里免田税。但一成田税估摸着负担不起李秋水的费用。

实在不行,问两个哥哥借点。三年,咬咬牙就过去了。

李秋水说完,被李星和追着问了好久。也不知道李星和哪来奇奇怪怪的问题。李秋水都答不上来。

李星和无辜,“文绣院不教这个?”

李秋水无奈。文绣院交绣技,谁知道最小的学生会不会尿床,又不住一起。谁知道那个嫲嫲为什么没嫁人?这,谁知道?

“爹娘,我把啤酒的方子卖了。”李万里掏出来银票。八百两银票,他换了一张还剩七张。一百两银票换成十个十两银锭。他身上带着钱花用一些,银子还剩九十五两。

“希望爹娘不要怪罪。”方子是李万里的。但现在家族生活没有属于谁的说法。古人对方子看重。一个秘方可以养活几代人。

李天德夫妇一如既往支持自家人,“你琢磨出来的酒方,自己做主就行。”

李星和拿起一张银票,死死捂住嘴巴,颤抖的声音从指缝中漏出,“银~票~。”

“你又没见过银票,怎么知道是银票?”

“我还没见过金子呢。我见到金子会不认识?我又不傻。这两个字:钱庄。我已经学完百家姓了。”

李星和在一旁算账,“假如,一个月花一两,一年花十二两。十年花一百二十两。我十五岁了,活到五十岁。还有三十五年,那要花?”他掰着手指头算半天,“那要花多少两?”

李万里,“四百二十两。”

李星和继续算,“我到死都花不完八百两。”

“不能这么算。万里还要读书,将来赶考要盘缠。而且,过完年,万里成亲。你的侄子侄女也要花用。”李秋水笑着说。

李星和,“侄子侄女要花四百两吗?”

“侄子侄女也会有小孩。”八百两任重道远。

这么一算,八百两确实不多。

李万里把银票给何玉,何玉却不肯收。这么大笔钱,她不敢拿,怕贼偷。还是李万里说放书院更不安全,何玉才收下。她进屋半天又出来,哪哪都觉得会被人发现。

最后,是李天德藏的银票。藏哪里,何玉不让李天德说,“你说了,我一天得去摸千百遍。不摸我心里不踏实。”

天色暗下来,李天德拿来火炉点上几根木柴,一家人围着边烤火边聊天。

李秋水感慨,“还是家里好。县里什么都要花钱,煮饭烧水的柴火都要花钱买。”

何玉说起表哥新娶的媳妇,是个好姑娘,勤劳能干。表哥的酒席办得极为体面,荤菜分量大,肉也多。吃酒的人都说大舅大方。

“过完年,你跟千哥儿的酒,要怎么办?流程该走起来。”

过完年,李万里十七岁。在这里,是该成亲的年纪。他对婚宴流程模模糊糊,“要大红花轿、吹个唢呐什么的。”新娘坐花轿,新郎骑高马。

李星和,“真威风。十里八村都会来看。”

经过科普,李万里知道,花轿都是有钱人才弄的。农户人家一般牵头小毛驴或者牛车去接新娘。穷一点的,直接走路过去。

李万里不想弄得太引人注目,也不愿委屈顾千阳。准备等顾千阳放假跟他商量。

李星和,“照我说,没花轿就没花轿,反正村里人都没有。就给我多多的聘礼聘金最好。”

聘金两家已经说好,给二两。不算多,但也不少。现在,有银两,李万里打算多给一些。跟何玉商量后,决定给八两。很高但又不算很离谱。毕竟村里人都看到,顾千阳在酒楼上工有工钱。村人嘴上说着不好,但谁没眼红。男子出去都赚不到这么多。

李家决定盖新房,盖青砖瓦房。现在的房子,要不是李天德修补得勤快,下雨天都会漏雨。聊起盖新房,一家人越说越起劲。直到三更鸡叫才惊觉时辰已晚,这才匆匆散去睡觉。

“你爹也不说,烧了好多柴火。”

“娘,咱家很快有青砖大瓦房了。别心疼柴火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