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月落之第二部 > 第31章 走訪城內

第31章 走訪城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今晚的目標都達成後,換成原本裝束的穆回到旅館。

雖說有所收穫,但進城工作鄉下人的偽裝身分卻不適合再用,因為被找碴的緣故,酒館裡可能有人記下自己的形貌。

畢竟穆不擅長辨識西方人的臉孔,若是遇見當時在場的酒客也不易察覺,為了小心起見,還是繼續使用異族身分活動為宜。

弄到手的人髮還要做些處理,必須先洗去油汙,再用特製藥液浸泡以保持其光澤與強韌,之後再紮在假皮上,完成後便可以用特製黏膠貼緊,除非用熱敷軟化,否則沒那麼容易撕下。

南方人愛沐浴清潔的習慣讓這些毛髮洗滌起來沒那麼費事,若換成那些不愛洗澡的傢伙,身上往往藏著許多蝨子和跳蚤,還得當心沾上這些小麻煩。

從桑德斯繼續南下就會進入租借地,此時正是各路眼線活躍的時刻,最好低調通過,要是打探消息的動作太明顯很可能被當成間諜盯上。

因此必須先在這裡多收集一些租借地和邊境的情報,那樣才容易掌握主動而不受制於人。

能輕易獲取大量、全面、可靠消息情報的首推冒險者公會的布告和販賣的消息,其他各公會的告示也頗有參考價值,至於一些隱密的情報資料可能就得從地下公會想辦法了。

穆在公會剛開門後就進到裡面查看起各類告示通知,本地的公會管理明顯比不上瑞門坎,任務、警告、收購、通緝等雜亂的訊息交錯著,顯然是哪裡有空位就釘在哪裡,時間先後也沒有次序。

因此要在這雜亂的公告欄中將有用情報整理出來得花上一些功夫,但他並不擔心會在這遇見之前車隊的冒險者。

那幫人昨晚結清任務酬勞後應該都會去花街喝酒尋歡,現在不是宿醉就是腿軟,估計沒法這麼早起床。

而公會在不同時段進出的冒險者性質會有些差異,採集者多半會在清晨和傍晚時來找尋是否有適合工作。

因為有些東西要在夜晚或日出前才能採集到,例如某些特殊蛾類的鱗粉、會在黑暗中散發淡淡螢光的菌類、晒到陽光就會開始變得粗硬的嫩芽。

這類收購任務許多是長期不限量收購,只會調整收購價格,但若遇上限時限量的緊急收購,價格通常是平時數倍以上。

所以採集者們喜歡挑這兩個時段來交貨和接單,希望運氣好碰上那種利潤豐厚的任務,如果往常提供的貨色優良而建立起口碑,還有可能獲得指名訂單。

這類採集者往往不會離本城太遠,只在附近村鎮活動,雖然有一定的戰鬥能力自保,有情況時也能協助村鎮防禦盜匪,但最重要的是對當地環境的掌握和人脈、貨源。

很多時候這些採集者只要往相熟的村子走上一遭,就可以廉價收到現貨,即使沒有現貨也能找到人手幫忙採集、獵捕。

因此在大多數冒險者眼中,這些人更像掮客商販,常嘲弄道「連出趟遠門都不敢的傢伙,也能叫冒險者嗎?」並不把他們看做同行。

但在平民眼中的評價反而是這些人高出許多,作息規律、踏實賺錢的正當工作,和那些常常酗酒打架、經常不在家的流氓混混根本是兩回事。

假使哪家女兒跟前者交往沒人會說什麼,要是後者的話父母親友都要發愁,想辦法勸說阻止女孩。

若真嫁給那種人,當冒險者時喝酒打架慣了的傢伙,要是受傷或上了年紀退下來,酗酒打老婆孩子的事絕對不會少。

而採集者常常攢夠積蓄後就會開間小店,在那之前先帶出一兩個學徒,好接手自己留下的人脈資源,而學徒要幫村鎮採購帶貨也可以從老師這邊拿。

因為這種師徒關係,所以收集者的圈子也相對封閉,沒有前輩帶領教導辨識貨物、介紹人脈,這種工作很難跟對手競爭。

加上地盤大小固定,所以各城的人數也不會有太大變動,不像其他冒險者景氣好時缺人,景氣不好時缺工作。

而自己頂著藥師身份很適合和這幫人打交道,其他冒險者對藥師的態度是既期待又懷疑,因為藥師素質參差不齊,有能做出救命好藥的,有只能提供聊勝於無的庸藥,還有賣假藥或真假掉包騙錢的。

所以絕大多數冒險者碰到初識的藥師,便宜供藥常被認為是本事不高的庸手,賣高價的先懷疑是不是騙子,通常都不怎麼尊重。

採集者就對藥師友善許多,他們多少都有些鑑別藥材、藥草的能力,賣假藥的很容易就看出來,藥效好不好也試試就知道,最不濟也能花錢找公會煉金術師做鑑定。

要是遇上有價格配不上藥效的好藥,他們便會熱情的和對方合作,幫忙賣出個適合好價錢。

若是藥師有尋藥、探藥能力那就更好了,有機會邀請到自己相熟的村鎮走走,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開發的藥材。

以前就有不少昂貴原料因為當地名稱不同而未受重視,被碰巧路過的藥師發現後才開始大量採集,使得整個聚落發展並富有起來。

從閒談中知道是位受商會委託要往南方調查藥材產出與市場的探藥師,聽到的幾名採集者都圍了過來說上幾句。

雖說對方還要南下,修整幾天就要走,但先親近一番也沒什麼損失,尤其是地盤在南邊主路附近的人,要是能請對方到自己親善的村鎮歇息,順便考察一下當地藥材資源就更好了。

如果跟對方搭上交情,說不定還有機會當大商會的分銷商或吃點人家看不上的邊角料。

因此當穆詢問起一些狀況和消息時,這些人可以說是知無不答,不花錢就能作人情正合其心意。

不過他沒有做出承諾,只表示要先看最近南行車隊的狀況,才能知道有沒有時間受邀考察。

有人好奇他是來公會做什麼?是來出售藥品還是想採購藥材?因為從業人數的關係,本地並沒有醫藥公會。

通常只有人口數在十萬以上的大城或有設立醫藥學院的學術都市和藥材、藥品的集散中心才會有醫藥公會。

桑德斯並不是盛產藥材的地方,城市規模也僅勉強算是中等,而醫生比藥師還少,原本四大家族和城守府各有一個專屬醫生,去年還撤離一個、被活埋一個。

面對尋常群眾看診的醫生只有兩個,照理說是不夠的,但本地捨得花錢看病的平民並不多,僅能讓他們混個一家平日溫飽度日、偶爾吃頓好的而已。

加上考慮患者財力問題,他們開的都是效果較次但價格便宜的藥,所以常被拿來對比那幾名專屬醫生,受譏嘲是庸醫。

藥師相對多些,許多人傷病疼痛難以忍受時,往往選擇直接找他們買藥,而藥師們則會先聲明提供的藥是針對某些症狀的,如果傷病患的情況不同是不會起作用的,並不是自己賣假藥、劣藥。

治好或改善症狀,買藥者自然沒有怨言,沒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的話,通常會抱怨幾句然後換別種藥試試。

但要是連換藥試試都來不及,病情就加速惡化而死,有時心有不甘的家屬就會鬧起來,那他們只能找人出面說和,贈送些安葬費用。

仲裁者會視喪家身份找公會高層或掌握各自地盤的幫派老大,在沒有醫藥公會的城市,冒險者公會通常會承擔起大部分的公會職能協助醫師、藥師。

因此藥師即使不是冒險者,在大家眼中出入冒險者公會是很正常的事,而穆也將準備好的理由拿出來。

那是兩個陶瓶,一個修長,一個短胖,分別裝著藥粉和藥膏,正是在諾德的鄧肯家正在加緊生產準備銷售的止血粉和創傷膏。

還有一封男爵寫的信,大意是希望桑德斯城的公會能買下這兩種藥品試用,若對藥效滿意,可以派人到諾德來商談,鄧肯家可以將這些對冒險者很有用的藥品交由公會代售。

除此之外還提到另有幾種實用藥品,等不久後產量提升,也可以交由代售。

一位貴族的信件已不是櫃台女職員能處理的,得到通知的主管將信使請了進去,但看完信件內容後,這位公會主管有些迷惑,真的是只想讓他們代理銷售藥品?

有些貴族會用代售某種物品的預付款為由向各大商會或公會借錢,但通常只找本地有交情、能保密的商會。

等到有能力還款時,再將帳目結清,而當作抵押的代售商品往往沒有那麼高的價值,若是沒能度過難關,有時貴族甚至會選擇遣散僕役和親屬,然後用自我了斷的方式保留最後體面,至於收不回來的款項當然會變成呆帳損失。

所以聽到有貴族的信使帶著樣品上門時,他還在想是否對方已聲名狼藉到本地借不到錢,才把主意打到鄰郡,而準備委婉地拒絕。

所以對方只是請他們用合理價格收購兩瓶藥試用,對成效滿意的話再談代銷合作的事感到迷惑。

這不是要借錢的套路,但如果對這藥品的效果真有信心,自己抽調人手在本地開店省掉中間費用不是賺更多嗎?

當他提出疑問時,穆解釋是因為男爵在舉家遷移時,看到護衛和受雇冒險者們與匪徒浴血戰鬥,有不少人都受了傷,令其於心不忍,特地拿出家傳秘藥來為眾人止血治傷。

之後又覺得像這樣的事在以後、在其他地方也會發生,所以等到達諾德城後,便決定將各種家族秘傳的藥品大量生產,以冒險者們都能買得起的價格供應,好讓他們可以安心戰鬥。

「你說的鄧肯男爵是那位在遷移路上剿滅了過百盜匪的那位嗎?實在失禮,我過去對傳聞中說那位是個大善人還有所懷疑,因為剿滅上百盜匪和溫和善良實在有點矛盾。

但我現在明白了,正是因為這樣的仁慈善良,所以手下護衛和受雇用的冒險者都願意為他拚死奮戰,才會造成那樣的輝煌戰果,本人為先前的態度表示誠摯歉意。」

「如果你和鄧肯男爵相處過,就知道他是個會替周遭著想的好人,以鄧肯家的財力怎會在乎兩瓶樣品的價錢,那是想委婉地多送些旅費給我才會照價出售的。」

「真是位品德高尚的紳士!」對方讚道。

分別時,對方表示留在桑德斯期間如果有什麼麻煩可以來公會尋求協助,他客氣地道謝後,表示自己幾天內就會跟南下車隊離開,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情報到手、事情辦完,離午餐還有好段時間,他順便買點禮物去拜訪本地面向民眾的兩位醫生,在到其中一位的診所時還剛好碰上有幾名傷患要處理而幫了把手。

在簡單交流中發現兩位雖然不是什麼名家弟子,但接觸的患者多,實務經驗相當豐富,人品醫德也不錯,所以將在王都接觸過的一些較新醫學知識傳授給對方,也將在諾德推廣的一些救急藥方提供給兩人推廣。

在穆看來歷代宮廷御醫雖多,但那些美名流傳後世的都是走進民間,行醫天下的人物,接觸更多病患和病例,醫術才能不斷精進,所以他更欣賞兩位凡醫。

至於見過的御醫,往往花在人事的心思超過用在治病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便是他們共通的心態,總是求穩求緩,一身醫術頂多發揮個兩三成。

不過和兩人交流的時間太久,午餐時間都已經過了大半,這才匆匆在街上尋覓有什麼本地特色吃食來填肚子。

本地最出名的物產是橡樹和橡實豬,橡樹可以做木塞和酒桶,每年都有大量需求,而橡實豬則是在橡樹林中放養而得名。

從桑德斯城以南就開始會出現低矮丘陵,這些排水良好的緩坡適合橡樹生長,人們把豬放養其中,豬會幫忙吃掉可能寄生橡樹底部的菌類,而橡實也在豬的食譜中。

把這些豬做成火腿、香腸、培根熟成後,竟發現這些肉品既有菌類的鮮味,又有堅果的香氣,讓許多愛好美食的貴族都大為讚賞。

而放養的方式註定產量不高,於是這些橡實豬製作的肉品價格暴漲,成為富人權貴才能享用的高檔食材。

在王都的飲宴中穆便吃過不少次橡實豬的肉品,確實是比尋常肉品美味許多,所以聽到有人提到在賣烤橡實豬肉品時,他馬上直覺認為是假貨。

可以保存許久的熟成肉品更耐運輸,若在王都賣出尋常豬肉近百倍價格,就算是在產地的價格也不至於降到十分之一以下。

但靠近過去竟真的聞到油煙中帶著淡淡的堅果香,就算午餐時間已經快過去依然有人在排隊購買。

好奇對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穆也加入排隊,剛才看到老闆在煎炙的培根與香腸,就察覺色澤和過去吃的有所不同,買來嘗嘗或許就能知道。

「橡實豬的肉品不是很昂貴嗎?為什麼你們的店能賣得這麼便宜?」有名等待的顧客問道。

老闆笑著回答說「這其實是被淘汰掉的橡實豬,因為每批做出來的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