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月落之第二部 > 第42章 重考資格

第42章 重考資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當初渡過汪洋來到這片大陸,花了些時間熟悉語言文字,但是託人買的書籍數量有限,也沒有借閱的人脈管道。

對書上讀來的東西很多都有所懷疑,甚至難以理解,所以讓他決定出發旅行親眼去看看實際狀況。

經歷許多事,結識不少人後,在王都停留那段時間參加文化沙龍、參觀借閱貴族與學者的藏書,他才有閒整理自己西方見聞的心得。

最後在與某人的交流與其經系統整領的豐富藏書庫幫助下,才真正整理出一些能寄回東方刻印成書的稿件。

在他看來西方不乏才智之士,絕非士大夫眼中的蠻夷,只是兩塊大陸相隔遙遠,因應環境不同而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文明。

西方因為幾次大瘟疫削減人口,土地有餘的情況下盛行輪作制度,而東方獎勵生育以充實國力,食指繁浩而必須精耕細作。

絲綢、茶葉、瓷器雖受西方貴族追捧,但他們的良馬、珍獸、奇金寶石,到東方也是千金難求。

道法咒術固然博大精深,魔導技藝學問亦不遑多讓,雖然東方在兵法謀略上鑽研更深,卻何嘗不是戰爭規模和頻率的差異造成。

真要說有什麼明顯領先對方的話,應該是造紙和印刷技術,那讓知識的保存跟流傳更加有利。

以至於這邊因魔導帝國的崩壞造成知識技術的嚴重流失,而東方卻經歷數次天下大亂依然保有不少古代傳承典籍。

但在商業的方面,穆卻認為西方要勝上許多,不光是更熱衷於海外貿易這點,首先商人的地位就有不小差異。

東方將其列為四民之末,古代經典便提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此正表明了士農工商在太平大同之世的作用。

然而商人逐利、朝堂求穩,做生意就是賤買貴賣,所以物價越波動,商人利潤越豐厚,物價越平穩,民生經濟越安定。

因此只要天下一統,抑制商人就是必然政策,例如禁止穿綢乘車打壓其奢糜風氣,徵重稅、服傜役增加其負擔,設均輸平準倉以抑制物價等。

諸多手段針對下,老實地公平交易、童叟無欺、兢兢業業求生存便罷,否則都會設法攀附權貴以為門下走狗,甚至眼光和實力兼具的會投注有蛟龍之姿者。

但狡兔死時,一身豐厚肥肉的走狗也該跟著上桌了,即使有少數遇上仁厚之主的,也常發生親屬改不掉商人貪利習性犯事而受牽累者。

而這邊除了魔導帝國時期,一直是處於諸國並立的狀態,打壓商人就等於驅趕財富,連貴族從事商業都是正當體面的營生。

就以如今租借區採用的合議制度來說,當初是商人聯合以提高上繳稅賦金額為條件,換取建立共同協商管理的自由市而產生。

在東方若有人敢提出這種事,絕對會被以『有不臣之心,意欲割據自立』的罪名抄家滅族。

此外擔任傭兵團大隊長時期,穆甚至被自家副團長震撼過一把,感受到彼此對商業手段認知的差距。

當時憑藉接觸到的消息,預判戰爭將會在秋收開始前爆發,而建議團長早做準備,對商業觀念還停留在賤買貴賣、囤積居奇的穆終於知道什麼叫期貨交易。

加蘭特將所有可調用資金作為兩成訂金,訂購了大批估計會暴漲的糧食、藥品和軍需物資,交貨時間則在秋收開始後,打算拿未來的錢買現在的貨。

同樣金額可操作出五倍利益,這還是他認為能答應一成訂金的供貨商不可靠,擔心風險太高而選擇跟老牌大商會交易,否則可以運作到十倍。

等那些物資價格暴漲之後,只須將留作自用以外的訂單份額轉售他人,就可以輕鬆地結清貨款並賺取驚人利潤。

即使對自己的開戰預測有信心,穆同樣明白這是種走在懸空繩索上的豪賭,要是出了差錯就會虧得血本無歸,在東方絕對沒人敢這麼做生意。

雖然當時在名聲需求考量下做出將糧食那部分以相對平價出售的決定,仍然是賺得盆滿缽滿,讓傭兵團的總資產幾近倍增。

那次的期貨操作後,讓穆對西方的商業和經濟制度多留心了幾分,可惜貴族、學者們的藏書對這方面很少提到,不知是否有所隱匿。

豪商們則將其當成自家口耳相傳不外流的經驗,唯一適合諮詢的只有原副團長,偏偏加蘭特在大多數場合都繞著他走,有空想私下請教都沒找到機會。

直到作客休養時,才看到有系統的相關規章制度與解說,人家甚至大方地連各國官方統計數據這等寶貴情報都開放查閱,讓自己收穫不小。

.

.

錢幣本身的用料價值通常不及其面額,這並非甚麼隱密之事,用來彌補價差的是鑄造成本和官方信用。

東方雖然曾遇過由於銅礦出產量不足而鑄造鐵錢的時期,但鐵容易銹損,故被稱為劣錢並不受百姓歡迎,因此現今只鑄銅錢。

至於金銀則是鑄成銀錠和金餅,各有十兩、五十兩兩種規格,依官方兌換率為一兩金兌十兩銀,一兩銀兌一貫,一貫為十串,一串為一百銅錢。

金銀主要用於大宗貨物和高價品的買賣,但銀錠的數額太大,一貫錢又太笨重,於是就有剪開的碎銀和融成小粒的銀豆流通。

但是碎散銀子得檢驗成色、增扣秤水,還要加收火耗,使用起來不如西方的各色錢幣方便。

而這邊為促進商業,各聯盟組織的合力牽引下,各國甚至協商了鑄幣規則,統一重量和成分配比,基本上幣值越低,原料佔比約低,鑄造成本佔比越高。

根據條約只要按照規定配方,理論上就算民間或貴族私鑄的錢幣都照樣能合法流通,但規模小肯定虧本,搞太大則藏不住。

除非已經造反,否則一群稅吏就能搞得私鑄者傾家蕩產,即使貴族有領地免稅權,但技術、材料來源、設備與熟練工數量都不可能比得上王家鑄幣廠。

所以沒腦子或想造反才會鑄私幣,至於用廉價金屬鑄假幣,則是有參與者除主動告發外,平民一律處決並沒收家產,即使貴族最低也是奪爵流放。

此外各國鑄造技術和礦產開採狀況導致成本差異,所以發行最低價值的銅角、銅幣,甚至有國家是虧本的,必須用鑄造高額錢幣的盈餘來填補虧空。

許多小國乾脆就只鑄造用於賞賜臣民的高額貨幣,放棄銅幣甚至銀幣以下的鑄造,而全面流通鄰近大國錢幣。

這也方便了經濟實力強的大國進行滲透和商業掠奪,有學者認為當年普羅西亞能在短短二十餘年內先後吞下南方諸多小國,和此事有不小關係。

以整體經濟實力來說,西哈克確實非普羅西亞對手,但如今狀況是他們可以將舉國之力整合起來投入租借區的經營,對手卻因為多方利益牽扯而沒可能這麼做。

銀幣是常用流通貨幣中面額最大、總額占比最多的,提供各國最多的鑄幣盈餘,同時也算是戰略物資的一種。

因為其成分配比只要直接融掉,就是最低階魔法武器裝備的材質,當然在正常情況下沒人會那麼幹,那等於額外多交一筆鑄幣稅。

各國財政大臣每年都要根據市場狀況來核定王家鑄幣廠每年要增鑄多少新幣,然後讓新幣以官吏士兵的薪俸和公共支出的形式流入市場。

會如此大費周章,而非一股腦地將大量貨幣釋出,是因為早就有學者發現,如果短期內有鉅額金錢流入市場,錢多貨少的情況下,物價便會劇烈上升。

因此想維持商業環境的穩定,就必須針對貨幣進行調控,只有發生重大變故時才會將儲備金釋出,再讓鑄幣廠儘快補上缺額。

回收舊幣重鑄這種事不但會造成耗損,也沒有新鑄錢幣的盈餘,故只有在滅國和新王登基等特殊時期,為消除舊勢力的影響並宣告新勢力權威才會做。

正常情況是會以回收一枚,便增鑄至少兩枚的比例來進行,除了解決耗費問題,還加快新勢力影響擴散速度。

若以銀雷歐流入的異常狀況來看,有大量白銀儲備的西哈克可能並未回收銀藍伯特,而是藉此事掩護將大量新鑄銀幣全投入租借區進行經濟滲透。

對手已經多方面布局加深對租借區的影響力,可普羅西亞方自從南方軍團長遇刺案後,整個表現就荒腔走調。

圍繞著此事的人事調動爭議不斷,連帶牽扯拖延到整個南方的部署派遣,之前的桑德斯郡在西哈克人撤軍許久之後,接管的城防軍竟然還沒到。

南方戰事的善後工作進度嚴重落後時,王都的權貴們還為了不是很緊急的龍域探查冒險吸引大半注意力。

雖然知道幕後元凶是誰,但他都忍不住懷疑是否有王國高層和西哈克間諜勾結或受影響,趁勢推動此事以擾亂政局。

只是現在已經不關自己的事了,從某人那知道自死訊傳回後,國王便抄掉在王都的家產,再用一個虛銜和微薄補償與俸祿打發掉繼承人。

他又不是韓猛那種忠臣,連效命舊主都只因認為其最有可能一統天下、再造太平,自然與愛德恩三世已沒有什麼恩義可講。

更何況照西方人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主君的主君,不是我的主君』說法。

當時發騎士誓言的對象是艾拉公主,除非那位成為女王或陷入危險,否則自己就可以安心地繼續旅行。

畢竟給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旅行中的見聞趣事在見面時為其講述,毫無疑問地公主任命的騎士正在忠誠履行職責。

.

.

穆打算在鎮上多停留些時間,不只是為打探消息,也為了獲取新的資格證明,因為其冒險者證明是合法的假證,在北方時利用職權為自己準備的。

其實各種證明都有其防偽措施,但只有涉及某些特權才會用上昂貴魔導技術,以戰士徽記為例,就是擁有城市配劍特權的劍師以上證明。

城門守衛、巡邏城防軍和各地警備隊一般只會做簡單辨識,正常情況下沒人會蠢到當面質疑眼前高階戰士資格真偽,那是對其實力的侮辱。

但牽涉到正式契約和使用公會特權等狀況時,相關的驗證手續就免不了,偏偏自己的大劍士之證沒法給人查核。

通常取得證明的比試會有一名相應等級以上的主審核可,低階證明背面是註明考核公會名稱和持證者姓名。

但高階就改由主審姓名替代公會,這種同階者的認可也是種擔保,如果持證者未來因實力不濟出醜,往往會有人質疑「是誰讓他晉階的?」

傳開來連審核者都要跟著名譽受損、降低評價,因此考核比試結果有爭議時,主審往往選擇從嚴處理。

自己大劍士之證上的兩個名字都會引發騷動,所以連讓人看背面都不行,更別說是進行驗證,因此需要一個對應冒險者身分的新證。

原本他考慮入境西哈克後再獲取,但眼前有這個機會還提供半價優惠,那早點弄到手自然更好。

在臨時辦事處登記後,被安排明天早上進行考核,因為人手實在嚴重不足,所以無法立刻進行。

雖然調用和招募許多好手,但分散到有各項事務要處理的五個郡就顯得捉襟見肘,鎮內又聚集大量不安定人員,必須有相當數量精銳隨時戒備。

一場劍師考核就意味著要安排一名主審、兩名副審、三名測試員,最少要一名劍師、五名劍客,還要加上其他支出,這就是測試費用昂貴的原因。

這次有西哈克人出錢補貼,以至於連普通冒險者都有人利用這次機會來參加資格考核。

挑戰劍師資格的人不算多,且集中在前幾天,但挑戰劍客、劍士資格的人數太多,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到現在都沒比完。

穆看了幾場劍士和劍客的考核,發現便宜果然沒有那麼好佔,考核難度顯然被提高,並不是普羅西亞南方的標準,怪不得鎮外有那麼多垂頭喪氣的傢伙。

畢竟對西哈克人來說這些被招安的團夥高職階者越少,所需要撥給的土地就越少,想要更多就得去吞併別人的團夥。

如此一來在激烈的競爭中就可以淘汰掉烏合之眾,篩選出有能力者加以扶持,缺乏戰力的弱者則可以從事勞作。

先進行人員考核再做傭兵團登記,就是讓他們有機會吞併對方,否則等到大家都成為傭兵團,衝突中弱勢方就可提出公會仲裁。

所以接下來兩日是關鍵期,高職階人員比例太低的隊伍,都會成為他人眼中肥肉而被爭搶撕咬。

整合後的戰力可以增加分配到的土地,還可補充更多勞動力,若有不識相的傢伙也很好對付,普羅西亞雖然已經禁止畜養奴隸,但還有犯罪苦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