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他不是风流帅 > 第94章 第 94 章

第94章 第 9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宠宠百日宴以前,发生了一件事儿。

这些年四处都有灾情,为安人心,又是减免赋税又开放粮仓。

除了灾情,各地还有叛乱发生,叛乱发生就要动用库银。

只说前不久的苗乱,户部每隔一段时日就要从库银里支出一份钱财资助军饷,短短一年,所支出的钱财就高达白银三十余万两。

这儿要用钱,那儿要用钱,因此太仓银库时时告缺,渐渐入不敷出了。

起初户部本是打算将福建的折粮银一部分充作内帑,而江南地区的折粮银充作武官的薪俸,可是不巧的是福建与江南地区折粮银都不能及时送来。

不能及时送过来,意味着发不出百官的俸禄,户部尚书钱玄民算来算也差钱,为此发愁不已,愁得票拟时也在叹气。

要是管寨贪污的钱财能追回来今日也不至于这般忧愁了,那可是整整一百三十万两啊。

就在钱玄民忧愁之际,兵部尚书萧任,也就是萧朝颜的爹爹,提出今次俸禄可以改发胡椒、苏木之物,暂时应付一回,等下个月折粮银至京再改发银子。

下西洋时这两样东西带回来了许多,在宫中堆了几年,皇帝赏官员赐嫔妃,也没能消耗完,这会儿拿来给文武百官充作俸禄不失为一个办法。

而领了胡椒、苏木的官员,就算自己用不着,也会有商贾来收购,可以变成现银,如此也算是解燃眉之急。

这一提议出来,有人反对有人赞同。

反对的人当中有户部侍郎孔川,他说改发那胡椒苏木之物行不得。

他这般解释:“商贾会向官员收胡椒、苏木,可是百官的俸禄都是胡椒、苏木,商贾如何收得过来?谁能保证所有发出去的胡椒、苏木能折成现银。品级低的官员没了一个月的俸银,日子难过,柴米油盐无法开销,生计成问题,更别说那些酒筵宴会的应酬了。没有俸银,送礼的银子要从何处变来?”

这也是一个问题,钱玄民想了想,犹豫不决,实在拿不定主意,次日在面见圣时,将目前的困境一一说出来。

皇帝听了,沉默片刻,问道:“如今银库还有多少。”

“回陛下,库银现存二百一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八两九钱五分。”钱玄民冒着冷汗,如实回道,“其中有一百九十万压库银不可动用,能动用的库银不过二、三十万余两。”

二、三十万余两连赈灾之用都不够的,皇帝面露难色,想了一下,道:“三月中旬太子妃要替皇后前往泰山碧霞元君庙还愿,让礼部拟旨,向各地官员名家募捐出行之费,以示虔诚。此次募捐之财,暂且充作库银,待折粮银入库,太子妃所需的出行之费再从中支出罢。”

这个世道里念佛蔚然成风,这一旨令刚一发出,官员与名家女眷纷纷拿出钱来,她们信佛崇佛,一个个都昏迷了佛性禅心,从前要她们拿个二三十两出来布施也不曾犹豫,如今有表虔诚的机会,哪里还会思考,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自己不够虔诚。

不到两日,北平的募捐之银达到十五万余两,至于其它地方,单说江南之地,募捐之银也有十万余两。

商蔺姜得知募捐的事情后,疑惑不已,问傅祈年:“往前太子妃出行,好似不曾有募捐之事。”

“近来国库空虚,文武百官之薪俸不能支发。”傅祈年解释。

商蔺姜当即明白了,可是用募捐来钱财支发薪俸,那品级低、薪俸少的官员,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发薪俸了?

“这倒是一个机会。”傅祈年顿了顿,若有所思说了一句。

什么机会,自然是能一同前去还愿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要以捐巨款为代价,商蔺姜犹豫了一会儿,问:“你猜祖母那边会捐多少?”

“祖母好大喜功,或许会捐上千两。”傅祈年不假思索回道。

“我若想要在这件事上争得风头,那我得捐个近万两了,这不值得,近万两我可以收买更多人心。”商蔺姜脸色淡淡的,她并不打算这么做,“不值得。”

“那商商要捐多少?”傅祈年捉摸不透眼前的人。

“百两足够。”商蔺姜回完话,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来,“不过我想让祖母今次可以出尽风头。”

“商商要如何做?”

“让总督家丁向侯府那边透露我捐了五千两白银,祖母得知后,为了脸面定会捐得比我多,或许会捐一、二万两吧。一、二万两对祖母来说不算多,不过祖母得知此事有诈以后,应当会气得茶饭不思。之后我若能随太子妃前去还愿,路上花的是侯府捐来的银子……嘿嘿。”

商蔺姜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想到王湘莲的反应,两只眼睛都笑没了缝“

这事做出来有失大雅,不过傅祈年想到王湘莲的反应后没忍住笑了一下。

这些年他与王湘莲处处作对,但从来都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作对这么多年,还不如商蔺姜随便想来的办法让人心里感到畅快,他夸了一句:“商商不愧是能伪作名家的人。”

“你这是夸我还是贬我呢!”商蔺姜不接受这个夸奖,这话从他口中说出来,自己好像是一个阴险狡诈的老奸巨猾。

“是真心实意的夸奖。”傅祈年为自己辩解。

“可是捐一百两我肉也疼。”商蔺姜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受过穷,知道挣银子不容易,现在是堆金积玉的豪富人家,过上了富贵荣华的日子,也做不出穷奢极侈之事。

对傅祈年来说一百两是置办几身好看行头的钱,对寻常人来说,这一百两可以让一个三口之家,安稳地度过百年了。

傅祈年听了她的话,回道:“也不算亏,当初我们的婚礼之费,户部资助了一万三千两,这回百日宴也会动用库银资助百千两,这一百两就当是请户部人员吃茶之费了。”

“也是。”听了傅祈年的话,商蔺姜豁然开朗,不再心疼那一百两了。

她脑筋一转,想到了别的事情,转而看向傅祈年认真说道:“那戎政府初设不久,里头的官员从各个地方调来的,与你不熟,各有心思。”

“里头的属官有的品级虽高,但却是穷人家出身。就说那曹参将,家中排行老六,有妻有子女,上有老下有小,一个人要养十多口人,月俸二十来两,也是吃一顿没下一顿。这一回百日宴作为属官他们要破费一番,没有闲钱只能从嘴里省,省不出来的就要去借、典,这般,眷属未免觖望于你我。

“我办百日宴,不是为敛财好面子,是想让宠宠日后不受人白眼,也想借此百日宴与北平勋贵相识一番。可是勋贵之人要相识,戎政府的人心也要笼络,不然各怀心思,如何能做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