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星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踏星小说 > 屏屏的种田日常 > 第79章 第 79 章

第79章 第 7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盛屏和荣田渠到万安镇的当天,赶上县令巡视,码头两岸的摊贩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虎背熊腰身强体壮的船工正上上下下的搬运货物,本当是卖力干活的辛劳场面,却因船工们古怪的行为略显滑稽。

荣田渠莫名其妙地看着一个船工拎着一个空麻袋从船梯来来回回走了五躺,时不时与同行的人嬉笑玩闹。

后来船开走了,船工们席地而坐,露出一个苦相来,只是眼里却闪过狡黠。

盛屏和荣田渠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在闹什么。

老刘头笑着从另一头走过来,“奇了,今儿个不收停泊费了。”

三人从码头往集市去,路过畔柳桥时,发现今天街上的摊贩也少了很多,不少铺子关门闭户,关键人来人往里总有那么几个看着不大和谐的。

那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脚上却穿着一双干净的布鞋,他们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个破损的陶碗,可是从他们的略微发福的身材,不经意露出的小腿和闲散的姿势来看,不像是缺钱的人。

那穿着打着补丁的粗麻衣服的妇人,提着菜篮子在一条街反复地走了三四遍,关键菜一样没买,嘴里还念叨着日子真难过,过不下去了,也不知是说给谁听的,且嘴上抱怨脸上却挂着笑。

盛屏仿佛进入了一个‘楚门的世界’,带着瞧稀罕的心情,她干脆也在街上悠闲的逛起来,偶尔同乞丐、妇人对视一眼,又飞快的移走视线,看来大家都心虚地很。

但街面拢共就那么长,尽管三人有意放慢脚步,还是很快就到了李氏客栈。

盛屏让老刘头进客栈休息,她带着荣田渠顺着东南西北的方向逛集市。

只是各家掌柜、老板都显得心不在焉,见着来客人了,嘴里也不说招揽的话,他们主动问起价格,也都懒洋洋的,不是很乐意搭理。

一家铺子如此就算了,偏偏几乎所有铺子都这样,这就很有古怪了。

眼看这样走下去也未必能得到有效信息,盛屏干脆把荣田渠带去了烧烤店。

还不到正午,这会儿铺里除了伙计没旁人。

王水在柜台拨算盘,见盛屏来了,忙出来迎她。

“来了?”

盛屏点点头,随意找了个空位坐下。

王水去后厨提了热水出来,给他们倒水喝,自己也坐下同盛屏说最近的生意。

“马上开春了,最近来的商人陆续多起来了,就是这两天得了米老板的信儿,没敢开夜市。”

盛屏立刻追问,“这街上看着是不大对劲,发生何事了?”

“县令巡视,今天一早到了镇上,让刘家人接去府上了。”

盛屏心想别是刘员外家故意让镇上的商户装出一副萧条样,好借此跟县令‘讲价’吧?

王水继续说:“我和江大哥也不太懂这里面的关窍,米老板就让我们按照他说的办,还说这回县太爷搞不好要在镇上常住,让我们越低调越好,这不今天,我们就减了一半的食材。”

早点卖完早点关门,给县令的人留一个生意冷清的印象。

要做戏就要做全套,盛屏说:“让伙计也注意些,一次别让进来太多人,三桌五桌的就成,若是客人问起来,就说后厨忙不过来。”

王水连连点头。

“昨天秋云来了一趟,说现在流云楼晚上也不开门了。”

看来刘家大爷是使出浑身解数,也要做出个穷酸模样了。

盛屏盼着县令早点儿走,不然她带荣田渠来这一趟,白耽误工夫。

盛屏和荣田渠没在店里待太久,出了店门,他们没再在街上逗留,直接回了李氏客栈。

王青见来了生人,有些腼腆,院子也待不下去了,钻进厨房帮柳大娘生火做饭。

这些天柳大娘每天都洗面粉做澄粉,盛屏干脆也不闲着,马上用澄粉做了一道红豆馅儿的点心出来。

叫大家品尝时,都觉得味道是不错,就是不太甜。

盛屏在红豆馅儿里是放了蜂蜜的,可能是放得不够,导致甜度不达标,可是她吃在嘴里,细嚼慢咽,再三回味,她认为不是蜂蜜放得不够,而是蜂蜜独特的味道,掩盖了红豆的风味,导致吃在嘴里总觉得缺点儿什么。

思来想去,还是缺白糖闹的。

白糖虽然没有蜂蜜那么甜,但是它的味道是很单一的,只有甜这一种滋味,调配适度,能完美地融合在食物中,且不喧宾夺主。

现在能用到的糖主要是红糖,但是红糖里的杂质太多,导致其风味太明显,而且每次买来的红糖的品质也不同,所以味道上也有些微区别。

还是得想办法制白糖。

原先盛屏只是动了一下念头,接着就被贡品两个字砸回去了,可现在有刘家的关系,成王又即将来这里,若是制出了白糖,交给刘家,刘家再献给成王,成王再往上报,朝廷日后再想吃白糖再不需要依靠外国上贡,也算是功劳一件。

她作为平头老百姓也跟着受益,岂不是两全其美?

盛屏越想越觉得可行。

她把家里的两罐红糖拿出来,先烧两锅开水去除水里的杂质,放凉以后再加热,收集水蒸气,制成蒸馏水,然后把红糖倒进去让其充分溶解,接着就到了‘去色’的关键步骤。

盛屏首先想到净水器的工作原理,水经过层层过滤后,就能得到纯净水了,主要用到的材料是活性炭。

活性炭这东西盛屏是知道的,她曾经用来去除过冰箱异味,它可以吸附细小颗粒。

名字里带了一个炭字,她很自然的认为是木炭制成的。

于是她把木炭碾碎,充分研磨成粉,倒进了溶解的红糖水里,搅拌均匀以后,用细棉布做滤纸过滤。

然后,得到的红糖水颜色并没有任何变化,此法失败。

她又想到黏土也能吸附杂质,于是她把黏土烘干以后磨成粉,与红糖水混合搅拌再过滤,不出意外又一次失败了。

盛屏没敢再继续尝试。

她明白以她现在的知识储备量,像白糖这样高级的东西她是做不出来的,没有必要再浪费钱财。

所以还是老实的用蜂蜜和红糖吧。

风味上无法精益求精,那就要在外形上下足功夫。

她费劲制作澄粉也是为了在一众酥皮点心里脱颖而出,现在只需要在这个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就行。

不管是面粉还是澄粉,都是要加水调和成面团的,所以塑形起来很简单。

常见的形状有圆形和花瓣形,上面也许还有其他纹路,就像是制作月饼那样,这些东西荣山叔能做,她赶紧画出几样简单的花样,让老刘头捎给荣山叔,叮嘱他做得精致些。

她已经打算好了,在没有大棚无法实现食材自由的当下,跟着季节推出不同味道的点心是最优选择。

一年四季的花、果各有不同,就以此为基础,花果调味,再塑形成花果原形。

此外还有红豆、绿豆和咸蛋黄作为常规的点心,每日供应。

盛屏研究三日,做出红豆馅儿、绿豆馅儿和咸蛋黄馅儿的点心,这一回,大家吃了倒没有说不好,也终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外皮上。

“这个皮晶莹剔透,从来没见过。”

他们也在镇上住了这么些天了,路过点心铺就是不买也会望两眼,却从未见过这样皮的点心。

盛屏道:“没点儿特别的,我还不做了,我既然预备开店,自当要独一无二。”

一院子的人都笑了。

柳大娘道:“这澄粉得来简单,若是被旁人学去了,可怎么办?”

小院虽然一般没有陌生人造访,但门也不是一直关着的,若有人成心要偷师,他们防不住。

柳大娘想了想,“要不,这洗面的活儿让村里人做?”

盛屏摇头,“洗出来的面筋放不久,在这里得了,马上送去店里正好能用,要是回村里做,店里只怕不能正常供应面筋了。”

好不容易才得了个新鲜食材,盛屏可不愿意放弃了。

要知道面筋除了做烧烤外,蒸熟了切成薄片凉拌着吃也是一道好菜啊,若不是产量太少,她都想在流云楼的菜单里加上这道菜。

不过她又想着,洗面筋剩下的粉,除了做澄粉,还能做凉皮,她明天就去流云楼把这两道菜加上。

县令在镇上待了七天,前面几天镇上的人还真装模作样的扮穷,后面就恢复原状了,毕竟谁会放着银子不赚呢,谁能见天的伺候一个影儿都见不着的人?赶紧正经做生意才是正道。

荣田渠这才得以挨家逛铺子。

一看不同铺子的装修、摆设,学习其精华,下回装修就有了头绪。

二问价格,同样的东西,凭什么能卖出不同的价格,两者之间究竟差在哪里?

三观察买卖时买卖双方你来我往的讲价过程,他重点学习了卖货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就是一块烂木头也要吹出几分好来。

终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商品本身的价值并不会决定它最终成交的价钱。

所谓商人就是要有王婆卖瓜的劲头儿,才能卖出货,卖出价。

想到村里的五个工坊,他心头火热,已经在脑子里慢慢给商品定位和定价了,同时也有了推销卖货的思路。

第十天,荣田渠要回村里,盛屏同他说了几件事。

第一件,她让荣田渠回去以后,去土窑坊找刘春芽,看她染布的手艺,若是染得不错,就把布送去绣坊,以后绣坊染布的活儿也可交给她负责。

第二件,她最近不会回村里,流云楼那边她也不能老让王秋云顶着,时间长了,只怕刘家大爷不乐意,所以村里有事只书信往来即可,若是要紧她再赶回去。

第三件,之前她去万牛镇,注意到除了那三家铺子,其他的一些铺子生意很不好,多是勉强支撑,他们平时当多在街面走动,若是遇见有意转卖的,可以买下来,出租的就不要了。

反正她现在不着急开店,手里的银子留着也是无用,还不如趁此机会攒点儿家产。

第四件最为重要,近期她最关注的就是三月初圆圆去县城参选秀女的事,不管结果如何,一定及时写信告诉她。

荣田渠一一记下来,“你放心,我一定办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